德才兼备担重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德才兼备担重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及一件往事,语重心长。

上世纪80年代,海南省东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长吴春忠不徇私情,亲手将涉嫌违法犯罪的多年好友抓捕归案。

面对自己的好友,他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人情大不过法律。公安机关如果不能秉公执法,还怎么取信于民?”

面对前来为亲戚说情的领导干部,他说:“我要是放过他,就是说假话、办假案。你身为领导,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就是好样的!”习近平总书记用吴春忠的例子,为政法干警树立了“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榜样。

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司法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错案、司法腐败以及金钱案、权力案、人情案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司法体制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真正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保证法官、检察官做到“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

凝心铸魂,淬火砺剑。在2020年开展试点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2021年,一场触及灵魂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铺开,迅速掀起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推进建章立制……这次教育整顿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成果,重塑了政法铁军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形象。

这是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020年8月26日,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红色背景板上,“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字样格外醒目。300余名身着警礼服、特警战训服的人民警察身姿挺拔、精神抖擞,整齐列队。

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对人民警察队伍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4点要求。

闻令而动!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人民警察队伍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

这是广大法学学子心中难忘的记忆——

2017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对青年们寄予厚望:

“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如今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102.9万人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日益壮大,汇聚起践行法治的强大力量。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紧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之前,我们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准备这次讲话时,我反复考虑,觉得应该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

特意把“尊法”放在最前面,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看重“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的风向标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到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带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砥砺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定纲指向、运筹帷幄,一笔一画描绘法治中国宏伟蓝图,带领党和人民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法治答卷。

踔厉奋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一砖一瓦建设法治中国坚实大厦,必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2022年9月1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