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结果分析
3.2.4.1 试验结果与理论公式对比
不同尺寸的裂隙或管道中对应的临界流速,见表3-1。由临界流速可知,试验中的水流既有层流又有紊流。从图3-6中可以看出,当开度b≤1.4635mm时,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之间呈线性关系;当开度b≥1.8375mm时,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当开度b=1.6000mm时,水头损失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处于线性与非线性之间。
对于开度b>1.4635mm的裂隙(即W=3cm,b=2.8575mm;W=3cm,b=1.8375mm及W=2cm,b=1.9275mm),对于水头损失hf与水流流速v之间的关系作v=eJm和hf=avc两种形式的拟合,拟合结果见表3-2。
表3-2 v=e Jm和hf=avc中指数m和c拟合结果
根据达西-魏斯巴赫公式,当b<1.4635mm时,c在1附近,即水头损失与流速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其中的水流属于层流;当开度b>1.8375mm时,c>1,水头损失与流速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因此,其中的水流属于紊流。根据临界Re判断,当水流流速小于临界流速时,水流属于层流,水头损失与流速之间呈线性关系;当水流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时,水流属于紊流,水头损失与流速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但是,在本书试验中,裂隙尺寸为W=3cm,b>1.5mm以及W=2cm,b=1.9275mm的试验结果中,即使水流流速小于临界流速,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也呈非线性关系;而在裂隙尺寸为W=2cm,b=1.3850mm的试验结果中,即使水流由层流变为紊流,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之间依然呈线性关系。这些试验结果与之前所认为的“层流状态下,水流服从达西定律和立方定律,即水头损失与流速呈线性关系;紊流状态下,水流不服从达西定律和立方定律,即水头损失与流速呈非线性关系”不符。而且,由临界Re划分的水流流态结果与由达西-魏斯巴赫公式得到的结果相矛盾。可能的解释是,W≤1.4635mm的裂隙中的水流与裂隙宽度W≥1.8375mm的裂隙中的水流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水流。裂隙宽度W≤1.4635mm时,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呈线性关系,服从达西定律及立方定律,呈现裂隙流特性。裂隙宽度W≥1.8375mm时,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呈非线性关系,不服从达西定律及立方定律,呈现管道流特性。开度b=1.6000mm时,水流处于裂隙流与管道流的过渡区。得到这一结论是基于裂隙管道的区别在于开度不同,开度较小的为裂隙,开度较大的为管道。本次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开度的增大,水头损失与水流流速之间的线性程度降低。因此,可将裂隙定义为开度b≤1.4635mm,管道定义为开度b≥1.8375mm。
3.2.4.2 试验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对比
钱家忠等(2005)年,以开度为2~6mm的裂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物理试验,主要对开度及壁面粗糙性(细、中粗、粗)对水流运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钱家忠等(2005)得出水流流速与水力坡度之间呈指数关系v=e Jm,并且指数在0.5附近波动。在本次试验中,当开度b≥1.8375mm,指数m均值为0.58,与钱家忠等得到的试验结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