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落水洞水位变化研究
2025年09月26日
4.3 落水洞水位变化研究
岩溶含水系统通常具有多重性-入渗过程的多重性,以及排泄过程的多重性,正是由于岩溶含水系统的多重性,从而导致了岩溶含水系统的高度非均质性,因此,传统的地下水流运动规律-达西定律在岩溶含水系统中不再适用,野外试验等传统的水文地质学方法在岩溶含水系统中也难以应用。在孔隙介质中通过地下水位观测井,可以准确地、连续地观测地下水水位变化,而相同的方法在岩溶含水系统中不再适用,近距离分布的观测井,可能得到随机分布的不同的观测数据,而这一差值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十几米,更有甚者,打在岩石中的观测井则无法观测到水位的波动,无法达到试验目的。因此,通过物理模型模拟试验研究岩溶含水系统水位变化十分必要。
落水洞水位的变化与含水层的补给与排泄关系密切相关,现有含水层补给与排泄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室内物理模型、经验模型,水库模型、统计模型和信号理论等方法。岩溶含水系统水位变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虽然可以预测地下水变化的大体趋势,但不可以准确预测由于水位剧烈波动导致的水位突变点。除了神经网络法,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也被用来预测地下水水位的变化。本书研究主要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落水洞水位对于不同水文情景关系以及不同物理模型结构特征的响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