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出口

06 出口

一位相识多年却不相熟的摄影师朋友,新加坡人,好似生长在台湾又在上海生活,作品很文艺——黑色气球风格的婚纱照什么的。在社交网络上看过他的一组作品,印象很深刻——叫“出口”。

照片的内容就是很多机场的出口,各种各样“出口/Exit”的标识,让看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总之,因为工作或生活的原因时常独自旅行的人,总会在机场有这样或那样的孤独感。如此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地方,每个人都是匆匆而过。

我很小的时候就一个人坐着长途飞机来来去去。在机场,总是等。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欢,等着登机,等着转机,等着再登机。最漫长的一次,从上海经巴黎转机去圣保罗,在戴高乐机场足足等了17个小时,等到日落日又升,等到免税店打烊、又开张。

那年,我19岁。

等待的人没有很开心的,即便是要去赴什么愉快的事,等待也让人焦虑。但在必须要等待的时间面前,焦虑无用,唯有安安心心。

成群结队的可以聊聊天打发打发时间,一个人的只有找点一个人的乐子,看看书、上上网、听听音乐看看电影,或者,发发呆。

有的时候,也会跟陌生人闲聊攀谈几句,然后很短暂的就各奔东西。

中国人有句古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若真如此,想想这缘分也可怕,现在搭飞机如同坐船,而身旁的陌生人竟与你有着百年修来的缘分。

而在机场这种地方,是可以看到很多“出口”的,清清楚楚的标识,指明你该何去何从。

人生却不可能如此简单明了,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都在为自己找寻出口。有的人没得选,有得选的又怕选错。

朋友邀我去看KAWS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展。我们在展览简介前驻足,对于KAWS的生平,简介中说道:

1974年生于美国的KAWS,1997年第一次前往东京,被卡通人物这种打破语言障碍、跨越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深深震撼……

“人家23岁已经去了东京……”同行的友人发出感叹,而他是一位20多岁就拥有了广告学博士学位的高才生和才子。

“我们33岁,却还没有去过东京……”我毫不迟疑地接了他的话,然后同行的一群人便哄笑起来。

看完展览,我们开始计划今年要不要去东京旅行。

33岁还没有去过东京,真的太逊了。

23岁的你,有没有去过东京?33岁的我们,是否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很多事情没有做,很多人生应该有的achievements没有完成?

也许,我们口中说着不在乎,心中却难免有些焦虑、和一点点无助。

不得而知。

23岁时,我已经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硕士学位,精通三国语言,一个人走遍了欧洲大大小小近20个城市,在亚洲、南美洲和欧洲生活和学习过。

那时的我,觉得自己似乎超前完成了很多的事。

十年以后,我发现,自己没有跳过槽,没有穿过婚纱,甚至,没有去过东京。

又觉得内心有一点点的失落。人心,竟可以如此摇摆不定。

20岁时,我在圣保罗度假,陪一个朋友去学校上课,那时她在圣保罗大学念书。课上有个女同学,已是30出头的年纪,上课时,婴儿坐在摇篮里,她一边转着笔,一边用脚轻轻摇晃着摇篮。

那时,我们开玩笑说,她一定是因为要结婚生孩子没有读完书。

在英国留学,那一年我22岁,有一位同学,50出头,她的小女儿与我们一般大,在念医科。这位活泼的中年女子已经在修读她人生中的第三个硕士学位。

她说,读书现在对她最大的意义,是看看更多的世界。

我们走过的路,遇见的人,说过的话,有过的梦,成就了我们人生独一无二的每一天。33岁的我们,也许还没有去过东京,那又怎么样呢?

中国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虽然时代已经不同,社会宽容了许多,事业和婚姻对现代人来说,真的错了,也不怕从头来过。

但在年轻的时候,总要更慎重地去选、去规划、去拨乱反正,为的是让今后的生活顺当一点。只是我们会问,这样的出口是否真的会通向我想要的将来呢?

其实,我们只管去走,结果,要留给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