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偏见
新认识的朋友从没来过中国,他说,“请拍一片你那里的天空,让我看看与我想象中的有何不同”。
上海入了秋,蓝天白云格外美,朋友圈又到了不拍天空不合群的日子。
这要求,来的正是时候。
“与我想象中的不同,跟我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也不同,空气看上去好得很。”
是呀,我们并非日日生活在雾霾之中,污染不只在我们这里。这世界,每个角落,坏的好的都有。
六月的时候,在圣保罗的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被个小毛贼抢了手机。那个城市,治安不好,有很多强盗,公然抢劫,抢钱抢手机抢金银首饰。
“你在巴西啊?那里很乱的呀!”
我的朋友,大多是这样问我的,而他们从未踏上过南美洲的土地。
“的确是有点乱……”而我最想回答的话是,“但那里很美,人很热情,东西好吃,天气棒棒的。”
这个治安不怎么好的城市,却是我有许多幸福感的地方。虽然,我也痛恨盗贼。
然而,从没有什么别的国家像巴西那样,历史上从未经历过流血战争,即使从殖民国葡萄牙的独立,也“随随意意”地就被葡萄牙王子宣告了。这样一个浪漫随性的民族,大地肥沃得随便洒下什么种子地里就能结出果实来,的确不需要像我们亚洲人这样,为永远填不满的不安全感勤奋努力、汲汲营营。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污染,哪里都有犯罪,污染不一定只在我们这里,犯罪也不一定只在别人那里。世界太大了,对于那些陌生的地方,我有的心存美好的向往,又有的充满了误解与反感,印象大多只来自媒体、文学作品,或者接触过的人的那些只字片语。
而我们之所以迷上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东西,中意上什么人,其实也并不一定真的因为他们有多好。这笔账,是算不清楚的。
深秋时,采访一位英国来的教授,在上海呆了好多年,甚是喜欢这里。问她为什么,她说“建筑各式各样,不像英国,造得不动脑筋。”
可我们有很多人向往那欧洲古老贵气的建筑呢。原来“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不仅适用我们中国人。
新认识的朋友,十几岁离开家乡去美国留学,为了毕业后留下来,继续深造、创业、恋爱,使了洪荒之力。问她为什么?
“空气好环境好,在外面久了,已经不能适应国内的生活,回国连过个马路都战战兢兢。”
年末,一位旧识回国探亲,在欧洲生活了十多年,早已拿了身份,工作稳定。突然说打算回来,辞职、搬回来、创业,问他为什么?
“毕竟是国内的机会更多。”
大学时代的室友,随丈夫去了法国,辞了工作,离开了朋友和家人。走时说,“吾心安处便是家”。
究竟哪里好?那里有什么好?这里有什么好?
说不清楚。
年前看了王菲被吐槽为“车祸现场”的幻乐一场演唱会。
人生苦短,匆匆那年,王菲转眼47岁,女儿已成年,在演唱会伴唱,呼声高过天后。
天后没有老,歌声空灵,造型美得无可挑剔。再走音,也改变不了她一呼百应的得天独厚。一个人,能活成她那样,外人骂也好、捧也好,我只管我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女儿长大出道了,自己依然活出少女的滋味。是“自我”。
子非鱼,焉知鱼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