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网红青团
昨天托了点关系给身边的好友送了圈时下最当红的杏花楼出品、俗称“网红青团”的咸蛋黄肉松青团,受欢迎程度比肩上周生日宴会上请大家喝香槟。
这青团走红于2016年的清明节前夕,坊间传言几十块一盒的东西最高黄牛价到过800块人民币,排队时长破过8个小时的记录,连港星余文乐也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过照片助兴。
对于从来不排队吃饭的我来说,这已经超出我的认知。
昨天送青团的时候,内心还是纠结了一下,青团这东西在去年之前、也就是网红青团问世之前,是没有人当礼来送的。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传统佳节礼尚往来一番,还尚且说得过去。可青团,还能说什么?大家自己体会。
我只能说,让我们一起尝个鲜,做不了网红,那就吃几口凑凑热闹吧。
上海这地方,但凡能上网红榜单的食品,大多红得没什么道理——冰激凌、蛋糕、青团、奶茶、肉松面包。
网红青团横空出世,背后并没什么催人泪下的故事,也没有似葱油饼阿大的深料可挖,只道专做中华传统点心的杏花楼,去年春天新聘了个经理,这女经理想求表现来个创新,就推出了不同于以往甜豆沙馅料的咸蛋黄肉松馅青团。其实这搭配并不那么高科技,你去卖糍饭团的点心铺头,咸蛋黄肉松馅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
然而,不知是清明节普罗大众太闲,还是这女经理祖坟冒了青烟,咸蛋黄肉松青团火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朋友圈疯传。
当然百年老店的招牌还是锃亮的,虽然谈不上特别高明的市场营销手段,但起码把质量把控好,火爆盛况今年再次上演。
今年的咸蛋黄肉松比起去年的处女秀在面皮的柔软度、馅料的配比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家也加派人手在分店一起制作销售,满足客户需要。
身边一个女朋友,但凡上了网红榜单的东西,一定要吃到!
于是男友倒了霉,不排队去买就不够爱她,寒风瑟瑟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四个小时鲍师傅四个小时喜茶,排到青团已经只剩半口气。
女友拿到吃的,拍照发朋友圈,尝两口,味道不过如此,也算吃过晒过了。
还有的朋友,不差钱,排队多掉身价!?出黄牛价、叫跑腿软件,300块一盒青团到手。当然也不是趁新鲜吃,而是趁新鲜拍照晒图的。
不是说不好吃,而是有什么东西能好吃到向黄牛高价购买,抑或排几个钟头的长队呢?
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自然在金钱和时间上有自己的衡量和取舍。
We don't judge!
昨天去街角的老牌点心店吃一碗汤面,对面坐下来一个老先生,年纪很大了,有点颤颤巍巍的。点了碗大排面,面上来后他细细挑走葱花,可见是疙瘩的人。
看着价目版喃喃自语。
“豆沙青团,24块一盒,6个,一个4块钱,现在物价贵。”
他重复叨念好多次。
我心里极想跟他说,现在网红青团起版十几块一个,上不封顶。
但所谓“网红”,是不上网就失去价值的东西。可吃到肚子里的东西,隔着手机屏幕是闻不到香尝不了鲜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