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

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以南、非洲东部高原,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全境,沿途经过许多湖泊,留下6道瀑布,出现数处激流和险滩,最终穿越非洲沙漠,进入地中海。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河,全长6740千米,流域面积280万平方千米,是非洲大陆面积的1/10,大部分在埃及和苏丹境内。

尼罗河

像世界其他名川大江一样,尼罗河也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埃及诗圣艾哈迈德·肖基曾写下“尼罗河水自天降”的不朽诗句。前人也曾有过这样的描绘:“河谷里有灿烂的阳光,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风景。”在尼罗河河谷的土地上,青草、谷穗、葡萄夹在灼人的沙漠之间,宛如水流不断、花果丛生的“人间天堂”。

尼罗河的上游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源于维多利亚湖以西终年多雨的群山之间,流经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最后进入苏丹。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高原的塔纳湖,流经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这两条支流在苏丹首都喀土穆汇合,合流点以下的河段就称为尼罗河。

汇合后的尼罗河主流水量大增,流量变化加大,再纳支流阿特巴拉河,然后进入埃及。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达1530千米,在埃及首都开罗以北形成面积为2.5万平方千米的巨大三角洲平原,河道在这里分成许多岔流,流入地中海。三角洲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是古代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尼罗河谷地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古埃及人称之为“黑土地”,这里的上壤呈黑色,含有洪水留下的黑色淤泥粉末。正因为有了这层表层上,这一地区的土地才肥沃异常。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甚至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礼物”,如果没有尼罗河充足的泛滥之水,埃及的一切都不会存在。

关于尼罗河的泛滥,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相传尼罗河泛滥是因为女神伊兹斯的丈夫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泪水落入尼罗河中,使河水上涨,引起泛滥。所以,每年6月13~17日,当尼罗河水开始变绿、预示河水即将泛滥时,埃及人就举行一次欢庆,称为“落泪夜”。

如今,尼罗河水由一组大坝及灌溉系统控制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阿斯旺大水坝,它横跨两岸的坝顶近4000米,底部厚980米,高110米,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灌溉。没有了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那些曾经令尼罗河河谷变得肥沃的淤泥只好沉积在纳赛尔水库的库底了。

尼罗河畔的居民曾经根据河水的涨落,定下了各种劳作的日子,创造出一年分成三季的自然历法:每年7月中旬,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之时,自然历法中的第一个季度“阿赫特”就开始了,在此后的4个月里,田野被浸透在水中;第二个季节被称为“佩雷特”,意思是“出”,既指土地“出”水,也指幼芽“出”土,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最后一季被称为“合莫”,是收获庄稼、平整土地和维修堤坝的季节。

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最富饶的地方,被称为“鱼米之乡”。虽然三角洲的面积仅占埃及全国总面积的24%,但在这块土地上,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埃及的城市、村落、居民和久负盛名的历史古迹,绝大部分都分布在这一带,“不到绿色走廊不算到埃及”的说法在非洲极为普遍。这里既是古埃及灿烂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