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湖
1595年,当英国探险家沃尔特·雷利爵士登上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岛屿时,成了第一个获悉“沥青之地”的欧洲人,那里有着大量的沥青。如今我们知道这是特立尼达的沥青湖,一个神秘而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地方,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沥青储藏地。
沥青湖占地44万平方米,深约82米。它是5000万年前由海底生物腐残余物质所形成的。这些残余物分解成碳氢化合物,渗入岩石中,随后地壳运动使它们抬升至地球表面。受太阳热烤后,其质地变硬,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沥青湖的湖面看上去像一系列黑暗灰色的褶皱,褶皱之间的低洼地逢下雨时便成了集水的水塘。沥青湖时刻在移动,因为沥青不断从中部向周边渗流,偶尔发出“扑通”声和气体受力外逸时气泡的“噗噗”声。
沥青湖
特立尼达沥青湖已开采100多年了,但并没有迹象它已枯竭,因为新的沥青又不断渗入并填满开采沟槽。
当地一层层的石灰、砂石、黏土都是经由溪流的冲刷而来,这些岩层覆盖了许多富含石油的古老海洋沉积岩。地壳的运动将较古老的岩层挤压与叠复,而地心中的热量与压力将岩层中的原油向上推挤,再经由砂石层而到地表。这种原油往地表渗漏的现象,从数百万年前到现在一直持续着。油质中质量较轻的成分容易挥发,而留下来的就是非常黏稠的焦油沥青。
大量的沥青聚集形成湖泊状。而表面上经常有树叶或尘土覆盖其上;有时下了一阵急雨,乌亮的沥青湖面上汇聚了一滩清水,而一座天然的大陷阱就这样形成了。无数的动物或因路过、或因玩耍、或因喝水解渴,一不小心而身受沥青黏附,一旦使劲挣扎则越陷越深而无法自拔,这时捕食者(野狼、剑齿虎、鹰)见机不可失,也纷纷蜂拥而上,争相猎捕,却没有想到自己也陷入其中,葬身于沥青湖泊中。
到了冬天,低温使得沥青变得坚硬,雨水也夹带大量的泥沙沉积,沉积物将夏季里被沥青所黏附住的动植物残骸覆盖了起来,当下一个夏季来临时,黏稠的沥青湖泊陷阱再度形成,无数的动物又再陷入其中。
如此经过了数千年,在这地层下的动植残骸就累积了一层又一层,并且形成了化石。目前已知在这沥青层中的动植物残骸种类超过了500种,数量更是数以万计,成为古生物学家眼中的绝佳宝藏,同时提供了了解当时生命与环境状况的绝佳线索。例如在沥青层中所发掘出来无数的美洲野牛化石,由其下颚牙齿数目与磨损情形,可判断其年龄大致在4~6月大,或是14~16月大,或是26~30月大。也就是说每一群体的年龄相差约12个月(一年)。这样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推测当时的野牛就如同现代的美洲野牛般,在每年固定的季节出生,而且这群野牛在每年的春末会迁徙至洛杉矶沥青湖泊一带。相信在这化石宝库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线索与答案,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