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

享有“天山明珠”盛誉的天山天池,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它坐落在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千米。湖深数米到105米。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遮天蔽日。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海拔达5445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肩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瓦蓝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这个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池属冰啧湖。第四纪以来全球气候有过多次剧烈的冷暖运动,远在20万年前,地球第三次气候转冷,冰期来临,天池地区发育了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挫磨刨蚀着冰床。对山谷进行挖掘、雕琢,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天池谷遂成为巨大的冰窖,其冰舌前端则因挤压、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巨砾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拦谷地的终啧巨拢。其后气候转暖,冰川消退,这里便储水成湖。它就是今日的天山天池。

据史籍记载,自宋至清,天池曾有冰池、龙湫、龙潭、神池等名称,但史籍中很少有关于天池真实面貌的记述,实际上古代的人们也很难到达天池。在封建时代的大官员中,真正亲临天池,而且第一次为天池命名的是200年前任乌鲁木齐都统大臣的明亮。他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亲率骑从,攀上了博格达山,找到了天池,并凿开泄水口,引水下山,灌溉农田。他在记述此事的《灵山天池疏凿水渠碑记》中,借“见神池浩淼,如天镜浮空”一句的天池二字命名此湖。

在一些描绘天池的游记、诗文中,往往引用3000年前的古书《穆天子传》已载的神话,把天山天池作为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昆仑仙境“瑶池”,显然是不够确切的。不过,一些诗文借用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天池的神奇刻意渲染,说天池就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小天池就是王母娘娘的脚盆,听来倒是蛮有风趣的。

环绕着天池的群山,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的“百宝山”,这里有牛羊肥壮的牧场;伐木丁丁的林场;人工养殖的鹿宛;雪线上生长着雪莲、雪鸡;松林里出没着狍子;遍地长着蘑菇,还有党参、贝母等药材;山壑中有珍禽异兽;湖区中有鱼群水鸟;众峰之巅有现代冰川;群山之下埋藏有铜、铁、云母等多种矿物。天池一带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奇特的自然景观,对于热衷于野外考察的生物、地质、地理工作者们,具有魅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