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湾
沙克湾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伯斯以北800千米处。这里是澳大利亚大陆的最西端,西临印度洋,向北抵达卡那封镇,向西延伸到沙克湾的外部岛链伯尔尼岛、多尔岛和德克哈托格岛,面积21973平方千米。沙克湾的意思是“鲨鱼湾”,湾内有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沙克湾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庞大的水生生物之家沙克湾坐落在澳大利亚西海岸尽头,被海岛和陆地所环绕,以其中三个无可比拟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和最丰富的海洋植物标本,并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儒艮(海牛)和叠层石(与海藻同类,沿着土石堆生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存形式之一)。在沙克湾内,还同时保护着五种濒危哺乳动物。
沙克湾地区的海湾、水港和小儒艮岛支撑着一个庞大的水生生物世界,海龟、鲸、对虾、扇贝、海蛇和鲨鱼在这个地区都是很常见的水生生物。鲸鲨与其他鲨鱼不同,有漂亮的脊鳍,性情温和,体形巨大,长度一般超过20米,主要以进食浮游生物为主。
与此同时,在这里的一些地区,珊瑚礁、海绵和其他的无脊椎动物以及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形成一个很独特的生态群落。宽广平坦的海滩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掘穴类软体动物、寄居蟹和其他的无脊椎动物。但是在沙克湾这个生态系统中最为基础的支撑还是“海草牧场”。
沙克湾拥有面积最大和种属分异度最高的海草平原。在其他地区,通常只有一到两种海草分布于很大的地理区域内。例如,在北美洲和欧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只有一种海草,但在沙克湾地区却有12种之多。在海湾的一些地方,每平方米内可以很容易地鉴别出9种海草。海洋公园和在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海草平原形成了沙克湾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克湾内有许多浅水地区,这些地区是跳水和潜水活动的良好场所。古德龙残骸被西澳大利亚海运博物馆评估为最佳的残骸之一。产于澳大利亚的海龟大多是食肉动物,一年四季在海湾中都可以见到单独出现的海龟。但大规模的海龟聚集从7月底才开始,尽管海龟的繁殖季节通常是在此之后。传统上,海龟和儒艮是其产地的土著居民餐桌上的佳肴。但在沙克湾地区,这两种动物并没有受到它们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的生存压力。
儒艮别名人鱼,属于儒艮科。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形,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叉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有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人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儒艮是由陆生草食动物演化而来的海生动物,曾遭到严重捕杀,资源受到破坏,有待加强保护。
沙克湾的佩伦半岛上,生活着一种鼠类,它比普通的老鼠稍大一些,又密又厚的毛覆盖着身体上的黑色和茶色斑点。目前,这种鼠的数量已经不多了。
宽阔的珊瑚丛是水下观赏的又一美景。珊瑚礁块的直径大约有500米左右,其间充斥着丰富的海洋生物。无数色彩斑斓的珊瑚争相映入人们的眼帘,蓝色、紫色、绿色、棕色等,真是美不胜收。这个地区海生的浅紫色海绵也极为有名。在这个地区,有一个美丽的蓝色石松珊瑚的生长群落,仿佛是一个大花园。此外,头珊瑚和平板珊瑚也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