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赫德林河口的自由岛上,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法联盟而赠送给美国的礼物。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用10年时间在巴黎构思并制造的。据说雕像的模特是他的妻子,雕像的面部是他母亲的脸形。铁架由巴黎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师艾菲尔设计,基座由美国建筑师里查德·莫里斯·胡思特设计。自由女神像于1884年在法国制作完成,1885年运到美国组装。

1886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在纽约港主持揭幕仪式。雕像高47米,它虽然是由固定在铁架上的铜片拼成的,但由于做工精细,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整体。身着罗马式长袍的“女神”,右手高擎着火炬,左臂抱着一本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本。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年7月4日,脚下散落着被挣断的锁链。

自由女神像内有22层,电梯开到第10层,再沿旋梯爬12层,就可到达女神像顶端的皇冠处。这里四面开着小窗,临窗俯瞰。纽约景色尽收眼底。

自由女神像基座内设有介绍美国移民历史的博物馆,1972年开馆。第一部分介绍美国印第安人的祖先,从亚洲漂越大西洋,来到这块未被勘探的大陆。接着介绍了现代的大规模移民情况。通过播放影视,展示模型、摄影图片、绘画、服装,提供详实的材料,介绍来到新大陆的每一个群体,包括作为奴隶,被用船贩来的西非人,19世纪大量移民而来的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犹太人。爱玛·拉扎露丝从自由女神像吸取灵感。创作了著名诗篇《新的巨人》,描述金门桥畔的女神高擎火炬欢迎被旧世界所抛弃的、挤作一团的平民到来的情景。

1892年以来,前呼后拥的移民船抵达自由岛旁的埃利斯岛。德国人、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斯拉夫人、犹太人操着各自的语言,嘈杂声四起,忐忑不安的焦虑与希望和激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热烈的氛围。20世纪初,平均每天通过大厅的刚到达的移民人数为2000人。1907年为顶峰,埃利斯岛办理了100多万人的人境地事宜。1954年,移民站关闭。现正在修复之中,它将成为国家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