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提要
正文提要
1951年 被称为“旧上海”的繁华、奢靡、逸乐、流行、西化及至个人主义,被随之而来的尚简、草根及至单调划一的集体主义文化气质所指摘与反对。P14
1951年 彼时,沪上介绍欧美影像新知图书杂志图片层出不穷,各种交流活动此起彼伏,新思想新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异常。但这一年过后,绝大部分人阅读西方国家照片的渠道中断了。P20
1952年 林自技术角度提出20世纪50年初期摄影艺术的“通病”为:冲晒放大的技术欠佳,光线运用不当,构图不合章法和选择主题之错误。而狄源沧认为林“忽视政治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了”。P15
1953年 梅兰芳:一个人的戏曲相片摄影史。梅先生着色着笔细腻,敷色淡雅。P80
1955年 《照相馆指南》,被指用心可疑:林泽苍到底想把我国照相馆引向何方呢?P18
1955年 春宫照片,民国以来出版的连环画按原要求销毁。在一些管理者心目中,上海图画出版、发行之“反动、淫秽、荒诞”情状可见一斑。P84
1956年 中国摄影学会筹委会主任石少华称“在中国大陆全部解放之后,解放区和蒋管区的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胜利会师了。”这是摄影界的合家欢。学会名称虽然与林泽苍1925年刚刚大学毕业时在上海成立的民间摄影组织同名,但与他已没有什么关系,他也不在受邀代表之列。P17
1956年 民间图片从一开始就被纳入新政权的国家影像政治议题,但对其改造、清理却是逐步进行的。P19
1956年 对于持续近80年,特色迥异的民间着色来说,1956年是个节点。公私合营大潮过后,上海数量庞大的民间着色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照相馆着色车间整齐划一、标准化着色工人的诞生。P78
1956年 照相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所有机构与人员便全部划归饮食服务公司管理。与1949年前的相对分散、自发的经营方式,或由同业公会管理比较,这种新的管理模式,除了对照相行业的经营,如计划、定价等,进行规范外,还对拍照内容、方式、从业人员的思想状况,以及对顾客拍照行为,也就是“照相馆的经营方向与经营方针”进行干预,以期符合“时代精神”。P84
1956年 领袖照、风景照、演员照、戏剧照、电影照、年画照、日历照等等。一时间,摄制销售摄影图片成为照相业的经营项目之一,更是某些小照相馆的主营项目。P86
1956年 沪上迁京“中国照相馆”从确立上层生活的影像标准到新政权“标准照”的制作,他们走出了一条自新的路。P88
1957年 上海市照相业一条鞭管到底。在这一特定的时期,照相业、旅馆业二者面临的问题,作为同等重要的议题摆在了管理者面前。P87
1958年 会议召集方把这次会议认定为,是解决我国照相业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问题的会议。照相业应该为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还是继承过去残存的不正确、不健康的做法,为少数人服务,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天津会议。P90
1958年 橱窗陈设上应坚决改变过去的歪风,去掉那些袒胸露臂、姿势奇形怪状的人像,多摆劳动人民活泼大方、勤劳勇敢的优美形象的照片,多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面貌的照片,以鼓舞人们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干劲。橱窗陈列、布景道具的政治与美学。天津会议。P91
1958年 这一年年末,上海将上海照相行业摄影图片各经营点合并为上海市摄影图片社、曙光摄影图片社、光荣摄影图片社和真善美摄影图片社,其他照相馆不得兼营摄影图片业务。上海意见。P92
1958年 背景,假山、栏杆,还有小船、小汽车、小飞机等,算不算从形式主义出发,大家可以研究。讲话中,对照相术传入中国以来照相馆的空间形态、造型设置、布景道具,及至橱窗布置做出了全面否定。北京会议。P94
1958年 资产阶级认为女人要有:曲线美,腿要比上身长,腰要很细很细的,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口,蒜鼻子,眼睛要水滴滴的,皮肤白白嫩嫩的,手呢?要似白玉和嫩藕的样子。劳动人民的审美观点只要五官端正,身体端正,能劳动就美。女人形象的政治,及人像摄影的崇高任务。北京会议。P96
1958年 这一时期,在包括新闻摄影工作者、摄影出版工作者、摄影家工作者、摄影工业和摄影科学工作者及业余摄影爱好者在内的“摄影队伍”中,照相行业从业者的地位最低,他们通常只被当作唯利是图、没有头脑的“照相的”。受到摄影界上层关注的照相业。P98
1958年 照片着色、绘画戏装、底版作景、画照相布景—辉煌的表演大会。表演大会上那些备受尊崇的师傅们,可曾想到,他们今天展示的技艺,明日正是他们的“罪过”。P146
1960年 歌曲照片内容庸俗,形象低劣。非政治倾向。P152
1960年 幸福、孔雀、长江、西湖、天坛、上海、紫金山、晨光。照相机要与世界同步。P180
1960年 保定、天津、上海、汕头、无锡、厦门建起感光材料厂。谁还不背上个照相机。P181
1961年 彻底整顿摄影图片混乱状况。上海。P182
1962年 抒发自己不健康的情感,为个人兴趣而摄影的邪路。兴趣放在烟雾迷漫、虚无缥缈、软绵绵、灰溜溜的调子上。吴印咸。P183
1963年 摄影图片业寿终正寝。上海。P183
1964年 报废外国图片、画册、相集。P184
1964年 从照片内容、印制质量的审核,到印制、发行机构的指定,再到已有照片的处理,“联合通知”无所不包。对于民间图像,包括家庭空间内各类图像的研究者来说,无论如何,“联合通知”都是一份无法绕开,并值得高度关注的文本。联合通知。P202
1966年 此后开始的近两年时间内,大量家庭相片,甚至相册被焚烧。西装革履、烫发旗袍与长袍马褂们,一起在火光中化为烟尘,冲向天空,最终落地化泥。北京,最后的通牒。P218
1966年 26290标准盒相纸,2435万张毛主席照片。这些摄影史上一次性印制最大批量个人照片,随即交由新华书店统一发售。备受指责的上海照相业不兼出售,也不印制库存。上海印制工场。P222
1966年 上海照相业个体户消失。P222
1966年 照相业的封资修。昔日风光无限的名特企业被列为了培养封资修的大本营。中国照相馆、王开照相馆都成为造反、批判的对象。P223 1977年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影像,形象没有分层,所有的形象都彼此强化和重复。苏珊·桑塔格。P254
1979年 相声《如此照相》以戏剧化的手法,讽刺了“文革”期间极端形式主义的照相仪式。他们超凡的想象力和传播影响,做到了图像史学者做不到的事情。中央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姜昆、李文华。P258
1980年 有关部门认定,如不迅速制止此类现象,不仅破坏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扰乱市场管理,而且腐蚀青少年和广大读者的灵魂,严重地冲击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破坏安定团结,妨碍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延续了先前对民间图像的管理方式。P278
1981年 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些悬挂在街头店铺、印着靓丽美女头像照片的挂历(包括年历等)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们因标注年月日而具有实用功能,故被当作“人民日常生活用品”;另一方面,这些招摇过市,进而登堂入室的美人们又被要求肩负着匪夷所思的“宣传品”职能。P279
1981年 土生土长顽固封建阶级的,外来颓废资产阶级的,与被认定的革命影像,这些贴着标签、色彩各异的图像如此奇特地混搭在一起,争奇斗艳,这是否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图像春天的到来呢?P281
1981年 此时,新正统遭遇解构,崇高变为滑稽,民间影像的下一幕在不知不觉中开演了。P282
写在相片的背面读图笔记页码索引
P21、P23、P25、P33、P34、P37、P38、P42、P55、P61、P62、P70、P73、P103、P109、P112、P117、P120、P125、P157、P161、P165、P167、P168、P172、P175、P191、P194、P210、P215、P228、P233、P234、P237、P239、P246、P262、P267、P285、P289、P290、P292、P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