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14:关于外国人在中国摄影问题的规定。
相关14:关于外国人在中国摄影问题的规定。
1979年
197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同意外交部《关于肃清“四人帮”在批判<中国>影片问题上的流毒、拨乱反正的请示》,并作出《关于外国人在中国摄影问题的规定》。其中包括外国人在非禁区的摄影问题,一般应根据“不允许外国人摄影就不要安排外国人参观,允许外国人参观就允许外国人摄影”的原则执行。
1980年代初中国文化部长向“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安东尼奥尼表示歉意。
相声《如此照相》以戏剧化的手法,讽刺了“文革”期间极端形式主义的照相仪式。他们超凡的想象力和传播影响,做到了图像史学者做不到的事情。
中央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姜昆、李文华。
1979年
1979年,中央广播说唱团相声演员姜昆、李文华合作创作相声《如此照相》,以戏剧化的手法,讽刺了“文革”期间极端形式主义的照相仪式。
……
甲:谁愿意照那样儿的相?那时候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思想是非全都乱了。你拿大清早我进照相馆来说吧,坐着好几个工作人员,没一人儿理我。
乙:你主动招呼。
甲:主动招呼也不理。
乙:客气一点。
甲:怎么客气?
乙:你这样儿:“同志,劳您驾,我照张相。”
甲:(冲乙努嘴)
乙:同志,我照张相。
甲:—(努嘴)
乙:冲我努嘴干什么?
甲:这还是柜台里一位同志,偷偷跟我努的嘴。我顺着方向一瞅,墙上有一张纸,上头写着四个字:“顾客须知”。
乙:什么内容?
甲:我给你念念:“凡到我革命照相馆,拍革命照片的革命同志,进我革命门,问革命话,须先呼口号,如革命群众不呼革命口号,则革命职工坚决以革命态度不给革命回答。致革命敬礼。”
乙:真够“革命”的。那时候是那样,进门得这样说:“‘为人民服务’,同志,问您点事。”
甲:“‘要斗私批修’!你说吧!”
乙:“‘灭资兴无’,我照张相。”
甲:“‘破私立公’,照几吋?”
乙:“‘革命无罪’,三吋的。”
甲:“‘造反有理’,您拿钱!”
乙:“‘突出政治’,多少钱?”
甲:“‘立竿见影’,一块三。”
乙:“‘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
甲:“‘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乙:“‘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谢谢!”
甲:“‘狠斗私字一闪念’!不用了。”
乙:“‘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哪儿照相?”
甲:“‘为公前进一步死’!往前走!”
乙:“为公前进一步死”,我这就完了?
甲:“那也不许‘为私后退半步生’!”
乙:我还回不来了!这不是搞庸俗化么!
……
在两位出色的相声演员身上,完美的虚构创造出了真正的民间照相历史。他们超凡的想象力,做到了图像史学者做不到的事情。《如此照相》,堪称范本。
领袖像的度过。
1977-1980年
1977年3月30日,国家出版局就领袖像的像题发出请示报告,经批准毛主席像像题为“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周总理像像题为“周恩来总理”、朱委员长像像题为“朱德同志”。华主席像像题仍沿用1976年10月使用的“华国锋主席”。
1976年以后5年间,官方对民间图像形态的管制有所放松,先前被禁止的图像类型有的得以部分恢复,但大多数类型的图像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一时期,对图像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政治图像—领袖像的规定上,如继续做好毛主席像的印制、发行等。但在具体发行政策上却有所调整,如1978年12月6日,国家出版局“对领袖像(标准像)定价问题的批复”就显示,从1966年10月以来实行的减半降价销售政策,客观上造成了领袖像的泛滥及大量污损。“批复”提出,从1979年1月1日起,同意发行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意见,全开像定价调整为每张三角八分,对开张为每张一角六分。
价格上调,势必造成销量下降。这也是有关机构事先可以预知的。发行数量的减少,也是政治生态变迁的必然结果。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指示》,其中明确提出:毛主席像、语录和诗词在公共场合过去挂得太多,今后要逐步减少到必要限度。
关于领袖像的事情还在继续发酵。
1981年7月20日,中央规定,从十一届六中全会起,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搞标准像,不在公共场合、礼堂、会议室或其他有群众参加活动的地方挂像。规定同时要求,对外亦应如此,如遇有外国机构索取我国现领导人挂像,应予婉拒。
另一项关涉图像的工作是,1980年,国家出版局集中处理了有关刘少奇、彭德怀的图书、图像问题,随着这二位前领导人得以平反,曾大量发行、或民间自制的丑化、侮辱他们的各类图像,均被要求作停售、报废处理。1980年4月14日,国家文物局的请示报告中,各图书馆“凡有丑化刘少奇同志形象的美术作品、新闻图片,以及有指名诬蔑刘少奇同志的歌曲集、剧本和演唱材料,均应封存停止借阅。”
这一年的5月17日,首都万人集会举行刘少奇追悼大会。华国锋主持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198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今后二三十年内,一律不准挂现任中央领导人像,以利于肃清个人迷信。三天以后,中共中央发出《转发华国锋同志信的通知》。在这封信中华国锋提出,今后在公共场合不再悬挂他的像和题词。个人和家庭是否悬挂哪位去世的或在世的领导同志的像,完全由自己决定,各级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
耽于幻想的人,往往容易感染别人的情绪。而承受世俗生活压力、为家庭利益之争的人,很可能会厌恶相片背后的一些东西。家庭相片背后呈现的权力关系、利益分配、结构秩序等等,并不能让每个成员心满意足。或许就是厌恶,对一切老的、旧的人与物充满厌恶之情。谁说这不是凡俗且琐碎生活的常态呢。
写在相片的背面
民间相片的内容包含着怎样的秩序?
拥有它们就获得某种语意许可,
新的阐释会成为可能吗?
南方山区,一老房子里,那些逝去老人的相片挂在中堂,落满尘土,光线黯淡。废弃老屋的不明响动,一如落幕人生没有预告便骤起的招魂曲。天气潮湿,相片斑驳不平,仔细端详起来,竟有几分狰狞。黑框里的老者努力掩盖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对不速之客的犹疑目光充满嘲讽。有人偷走了老屋里供奉的菩萨,但那些遗照一直挂着。
同一张相片居然有着意义完全不一的称谓。一个人中年时期拍摄的标准照,在他百年以后的喜丧上,会成为神采奕奕的遗照。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升了天,神仙见到这表里不一的新丧,大概也会犯嘀咕。更别说,那些参加丧礼的人,是在怎样的时光错置中感叹人生了。
老房子的堂屋内,那晦暗不明、布满灰尘的绸缎间簇拥的祖宗牌位,还有相片,似乎就是另一个世界的神秘一角。面对这个无从把握的异质世界,少年的豪情总会被无端地削去很多,并会在心底生发出生命有无意义之类的问题。
写在相片的背面
民间相片的内容包含着怎样的秩序?
拥有它们就获得某种语意许可,
新的阐释会成为可能吗?
197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