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文明竞争中的决定因素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多族群国家,至今还存在不少族群矛盾和冲突,这和农业政体与草原政体之间几千年的冲突历史不乏关系。所谓“农业政体”和“草原政体”,便是指代惯称的“农业帝国”和“游牧部落”,前两个词更加中性、对称一些。

游牧族群对整个欧亚大陆都曾产生影响,但一些大型的游牧帝国主要出现在中国境内,比如匈奴、突厥等。中国北方的游牧族群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西部的羌人、藏人;一类是北部的蒙古人、鲜卑人;一类是居于东北,渔业和游牧混杂的满人、女真人、辽人等。历史上,羌人、藏人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仅仅出现在东汉和唐朝初期。北方蒙古帝国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占领中国全境也不过几十年而已。真正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东北游牧群体,即便他们的军事力量并不非常强大。

草原政体与农业政体真正起冲突始于战国晚期。此前的戎人和狄人都是以放牧为生,但不是骑在马上的族群。到公元前8世纪,由于培育的马越来越大,北方人民才慢慢开始骑马,成为“马背上的民族”。南宋时期,中国北方曾被多个游牧或半游牧帝国控制。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在占领中国之前也是游牧或半游牧的族群。

游牧族群虽然传入了很多新的历史和文化,但并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儒法国家的政治结构。历经千年,中国游牧族群始终能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保持活力,主要依靠三个结构性因素及相关机制:气候条件、双方领导者的视野,而更重要的是草原政体和农业政体在地理、生产方式、组织上的比较优势,他们相互学习模仿,以及在竞争中同化。以下介绍决定竞争胜负的几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