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
2025年10月14日
一、气候
纵观历史上草原政体与中原农业政体间此消彼长的关系,不难发现气候条件的重要性。结合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重建的中国千年气候变化的规律来看,每一段寒冷期,碰巧都有游牧族群移民或入侵中原。如公元前1000—前700年,猃狁、戎、狄进入中原。公元1000年后持续了较长一段寒冷期,游牧族群则不断进犯中原,导致西夏、辽、金、元、清王朝的兴起。不过,公元1000年以前,游牧族群入侵带来长期战乱,而之后却只导致王朝的更替,可见西汉开始出现的儒法国家系统比较稳固。
西周垮台时,气候变冷导致游牧族群迁徙,到战国时期气候变化终止,双方的冲突开始减少。到魏晋南北朝,气候又变冷,再次导致游牧族群南迁,并与中原汉人发生大规模的战乱。汉朝时期,匈奴帝国的衰弱不仅仅缘于汉武帝的军事胜利,也和其内部分裂以及气候恶化有关。严冬时期,马、羊数十万计地死亡,经济上的严重损失逼迫南匈奴向汉朝投降,变成半农业半游牧的形态。
游牧族群的活动与气候之所以密切相关,缘于气温下降对游牧地区的影响远胜于农业地区。第一,由于气温波动大,大部分草原牧民的植物已经到了存活极限,即使很小的温度变化对作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游牧式生活对人口压力更敏感。对他们来说,牲畜既是“种子”也是食物。气候变冷时,游牧地区的植被产量减少,牲畜大量被冻死,再加上营养不良,马奶、羊奶产量大大减少,不能再为牧民提供足够的食物。但是,牧民却不能靠大量地吃马肉、羊肉解饥。因为把马和羊吃掉太多的话,来年气候变暖后牲畜来不及繁殖,后果极其严重。游牧族群因此需要在马尔萨斯人口压力发生之前就进行有效的人口控制,保证资源与人口的平衡。第三,寒冷的气候不仅降低游牧地区土地的承载力,还会增加暴风雪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灾害同样会迫使游牧族群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