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建设原则与设计原则

1.2.2建设原则与设计原则

院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信息共享,面向服务”的指导方针,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互联互通、功能强大的院校数据中心。

(2)应以国家部门、教育行业领域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机构为依托,汇集、建立院校某一部门或行业的科学数据共享资源。

(3)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从需求上找准切入点,从院校数据应用效益和现实情况出发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在院校数据共享应用方面下功夫,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工程。

(4)坚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先进成熟技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

(5)遵循系统工程建设的规律,对院校数据中心总体设计进行详细、科学的论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规范技术文档,对重要信息系统必须保留完整的源代码。

为保证达到院校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在系统设计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先进性、标准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计规范,保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技术和产品,保证系统的一致性,并保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经济性、实用性。根据数据中心的实际应用需求进行方案的设计,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建设好的系统应该既能够满足业务系统的应用需求,又能适应将来应用需求的扩展,使系统能够方便地升级,充分地保护原有的投资。

(3)开放性。采用符合OSI(开放系统互联)标准的技术和通信协议,采用国际和国家标准的网络规范,充分考虑与软件、硬件的兼容性,使得符合国际标准的不同厂商的产品可以无缝地添加进来。

(4)可扩展性。数据中心采用的实现技术和产品必须标准化,系统结构及设备应易于扩展,技术和产品发展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可扩充性,将来能够方便平滑地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

(5)结构的合理性。采用合理高效的系统结构,设计的系统结构应能合理安排冗余和负载,实现有效的流量控制和负载均衡,能够避免网络风暴和数据瓶颈,确保系统的正常、畅通运行,并能适应数据中心多种业务发展的需求。

(6)高可靠性。在系统设计特别是关键节点的设计中,选用高可靠性产品,并有合理的冗余和可靠的系统备份策略,保证系统具有故障自愈的能力,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7)高性能。设计中必须保障服务器、网络及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像)的高质量传输。构建高质量的可服务于图像、语音、数据的多业务网,为关键业务提供QoS保障。

(8)安全性。设计的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够防止来自系统内部的恶意破坏及来自系统外部的恶意攻击;能有效地防止因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影响。应采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手段,保证系统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并对信息访问和系统操作提供有效的权限认证。系统应能提供有效的容灾、容错等风险保障机制,对雷击、火灾、盗窃等意外,以及人为误操作等不可预知的问题应有良好的预防和恢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