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数据机房建设概述
数据机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主机房(包括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群、存储器、数据输入/输出配线、通信区和网络监控终端等)、基本工作间(包括办公室、缓冲间、走廊、更衣室等)、第一类辅助房间(包括维修室、仪器室、备件间、存储介质存放间、资料室等)、第二类辅助房间(包括低压配电、UPS电源室、蓄电池室、精密空调系统用房、气体灭火器材间等)、第三类辅助房间(包括储藏室、一般休息室、洗手间等)组成。主机房内放置大量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群等,是综合布线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的核心,也是信息网络系统的数据汇聚中心,其特点是设备24 h不间断运行,电源和空调不允许中断,对机房的洁净度、温湿度要求较高。机房内安装有UPS不间断电源、精密空调、机房电源等大量配套设备,需要配置辅助机房。为了方便管理,有时将通信机房与信息网络机房合在一起建设,使得机房的面积相对较大。此外,机房布局时还应设独立的出入口;当与其他部门共用出入口时,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人员出入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应更衣换鞋。机房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单独设防火分区。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尽可能设于机房两端。
机房的各个系统按功能需求设置,其主要工程包括机房区、办公区、辅助区的装修与环境工程,可靠的供电系统工程(UPS、供配电、防雷接地、机房照明、备用电源等),专用空调及通风,消防报警及自动灭火,智能化弱电工程(视频监控、门禁管理、环境和漏水检测、综合布线、KVM系统等)。
机房作为数据中心安全、稳定运行的平台,对安全性、可用性、灵活性、机架化、节能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安全性。机房要防雷击、防火。据报道,发生在机房50%的火灾是由于电池起火引起的;另外,还要防水,空调漏水等也是机房水灾的一大起因;最后是防止非法进入,包括网络的、人为的入侵。这些都是在机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2)高可用性。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降低平均修复时间(MTTR),提高运行、维护的管理水平,把可用性提高到“5个9”,即年停机时间仅5 min,可用性达到99.999%。
(3)机架化。机架化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机架定位单元(RLU),需要事先确定数据机房的主要标准,如数据机房可以支持多少设备,以及是否有能力来支持这些设备等,它是根据数据机房每个机架的运行需求得出的数字。一个机架根据其主要要求(电源、冷却等)有特定的RLU值,而这些数字可以与其他同样或类似的要求一起使用。在拥有各类设备的数据机房中,RLU定义一般不止一个。例如,在数据中心机房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存储机架可以被视为RLU-A机架,而所有服务器机架则为RLU-B机架。另一个是“机房模块”的概念,机架(机柜)正在成为IT设备的“新家”,或者说,机柜内的微环境才是所谓的“机房环境”,更有研究专家称“机柜即机房”。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机房的物理空间层面上,机柜确实可以被理解为“被切割成模块的机房”。
(4)节能性。机房的密封、绝热、配风、气流组织这些方面,如果设计合理将会降低空调的使用成本。因为UPS输入电流谐波成分应小于5%,所以UPS效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对电力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