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TCP/IP协议的历史
TCP/IP协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前身,为了实现异种网之间的互联(Interconnection)与互通(Intercommunication),大力资助网间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于1977—1979年推出与目前形式一样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规范。ARPA建立了著名的ARPANET。
1980年前后,DARPA在ARPANET开展TCP/IP协议的研究,并以ARPANET为主干建立因特网。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推广TCP/IP协议,美国军方通过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TCP/IP协议嵌入UNIX,促成了TCP/IP协议与当时很多大学使用的BSD与UNIX的结合。随着UNIX的成功应用,TCP/IP协议逐步成为UNIX机器的标准网络协议。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nited States,NSF)认识到ARPANET所进行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发展自己的网络。1985年,NSF开始涉足TCP/IP协议的研究和开发,并逐渐成为极为重要的角色。NSF资助建立了NSFNET并采用TCP/IP为其传输协议。目前,NSFNET已经取代ARPANET成为因特网的新主干。1992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法语:Conseil Européenn Pourla Recherche Nucléaire;英语: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er Research,CERN)的Tim Burners-Lee提出了WWW(World Wide Web)的概念,随后一年,发布了称为Mosaic的WWW客户程序。这两件事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因特网从一个由科学家和学生使用的科研工具转变为可由全世界所有人使用的通信工具、娱乐工具、学习工具和商业工具。
1995年4月,NSFNET被解体,而由一个更有竞争力、商业化更强的骨干网代替,它减少了将主机连入因特网的限制,从而将因特网向商业用户开放,由此迎来了因特网高速发展时代。现在,因特网已深入到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因特网中的网站数量已超过1亿。随着因特网的高速发展,TCP/IP协议和体系结构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