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音乐与视觉(节奏与韵律)表达

2)音乐与视觉(节奏与韵律)表达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欣赏具象绘画,因为画面上的物象容易辨认,然后人们通过分析物象的行为、事件或组成的场景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具象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物象组合,物象识别来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而形式语言思维的转换恰恰拆除了物象识别这座桥梁,在具象绘画转向抽象绘画的世界里,物象是无须识别的也是无从识别的。这里的内在,不是说物象中包含什么,而恰恰是排除了物象,在物象之外看到了什么。绘画作品所包含的内容,画家要讲述的东西和物象没有关系。要打破我们寻常阅读绘画的方式。我们寻常阅读绘画总是先要去识别形象,而当我们今天再看抽象绘画的时候,恰恰要排除物象的干扰。物象是干扰,并不是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思想的东西,不要被外表迷惑,所以抽象绘画所要表达的真实恰恰是从不真实中来的,抽象绘画要离开自然的表意,这是脱离了外表而直达内涵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说,抽象绘画是更简单、直入,直达内涵的,比具象绘画还要简单、明了、直接。

我们仔细想想,婴儿还没学会说话,但是父母能根据咿咿呀呀的声调高低、声速快慢准确地判断出婴儿的高兴还是不高兴,饿了还是尿了。成人也一样,能从笑声的音频高低、速度快慢、停顿与否判断出是什么性质的笑声。人类的行为也一样,高兴起来手舞足蹈,郁闷起来垂头丧气,动物也如此。人类身上的这些普遍的机能反应通感到了音乐,轻松欢乐的曲调一定是快速、跳跃、高调的,比如民乐《百鸟朝凤》;悲痛压抑的曲调必定是调低、速缓、音滞的,比如大提琴《殇》,二胡《二泉映月》等。

如果说具象绘画是歌曲歌剧,那么抽象绘画就是纯音乐,虽然没有歌词但完全可以通过音调、音速、节拍的变化去欣赏。我们不是公冶长,但我们都觉得黄鹂鸟的清脆比乌鸦的低呱来的悦耳动听。

有了这样的共识,其实也就有了看懂抽象绘画的前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音乐的元素通感到绘画的元素中来,有了这样的契合就有了理解抽象绘画的密钥。被称为“现代绘之父”的塞尚,在观察自然艺术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创造。提出“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逐步形成自己的形式观念,并使形式观念理性化,即“形式结构”观念。

以上陈述大概诠释了抽象绘画的第一个层面:以纯粹绘画元素的通用心理,强调具体物象的精神内核。抽象绘画的第二个层面:以几何学或者类似几何的方法分割画面形成设计式纯几何构成,或赋予音乐节奏,或概括具体物象。西方艺术史论家一般会把几何形的抽象艺术称为纯抽象,因为很多一部分人确信抽象艺术的灵感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说过:“美的最高形式不在于真实世界而在于几何学。”大多数承认直接导致这一结果是1839年摄影技术的出现。抽象绘画的第三个层面:寻求独树一帜的唯一辨识度的符号。在西方话语权控制下所评选出的200个20世纪最具影响力艺术家,日本占据了四个席位,而波点女王——草间弥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比其他三位早了三四十年。她有着众多的标签,诸如波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怪婆婆,等等。四十多年前她就是纽约前卫艺术的风云人物,她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ArtBrut)、普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