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符号与符号学解读
(1)平面图形与符号的关联
如果世界要变成一个清晰的图案、就要被分割、被分析,而这种固定的分割就需要用符号来固定化、浓缩化,使得精神世界在符号的基础上不断构建,也使人类通过符号的所指来探索世界成为可能。因此,对世界认识的简化与深化都离不开符号。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他们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河南安阳殷商遗址出土的大量龟甲兽骨上,刻有大量象形文字,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这些文字当时是用来记录占卜结果的,也就是记录事件的符号。日本学者池上嘉彦指出,当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而代表另一事物时,这种功能被称为“符号功能”,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被称为“符号”。符号的艺术称谓源于西方,古罗马哲学家塞克斯都·恩比里柯最早提到符号相关的知识(《古希腊罗马哲学》),最早一本有着符号的著作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论预后诊断》。同样,在我们丰富博大的古代文化中,也有着诸多有关符号的言论,向我们传达着先辈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和概念化的过程。《易经·系辞》中说:“古者苞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相于天,俯则观相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中“观物取相”指的正是我们现在符号创制的最初过程。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著名思想家庄子在其著作《庄子外篇》中就已提指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即在语言和事物之间存在着表征物与被表征物的关系,语言是事物的表征物,事物是语言的被表征物,语言的任务是事物信息的被传达,语言的角色是传达信息的媒体,符号正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者指示某一事物的东西。老子也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指出了万物有了指示它们的一种符号——名字,以及刘禹锡的“境生于相外”说等,都很精彩地阐述了现代符号学的思想。
符号学最早20世纪初由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分别在大西洋两岸提出来。它是研究有关符号性质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符号的本质、发展规律、意义、各符号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等。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才开始作为一门学问被诸多学者研究。符号学是研究系统化符号的学问,它的目的是建立广泛可应用的交流规则。我们可以理解为,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就是一种中介物,并且这种中介物是以物质(如声音、物品、图像等)的形式出现。而所指即为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具体传播内容,是符号的使用者通过符号所指代的“某物”,即为一种“可言物”。简单地说,符号学中的符号是系统化地被人们利用来传达的或似于传达的意指作用的符号。图形就是这样一种符号,人们可以利用图形设计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达系统。所以说符号学是研究人类一切文化现象中的符号的理论。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宽泛,平面图形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义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用。通常来说,可以把图形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所以,符号的价值应该是在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尤为关键。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存在的Y。”它的存在取决于能指(表达层)和所指(内容层)的结合,其中X可被看作符号中所说的能指,Y可被看作所指。一个符号的能指层可以同时表达多个所指意义,而一个所指内容也可以同时由多个能指层来表达。在图形绘制过程中,我们对元素的挑选、组合、转换和再生,实际上就是对符号学的运用。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符号学也作为一种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艺术创作和绘画领域。因此我们可以用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来解析平面图形中的诸多问题。
(2)平面图形与符号学原理
图形是现代社会人类表达思想、知识、情感的重要形式,同样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媒介,人们通过图形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图形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它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图形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进行筹划,这个思维过程开始于平面图形的创作者,继而延续到受众观者心理活动中去,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正如现代道路交通指示系统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黑黄相间的条纹图案,借以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会产生一种警惕,这种警惕的感觉或许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老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在实际的平面图形创作中也常会有类似的应用,例如对于绿色的运用,由于跟万物的生长有关,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健康向上且富有生命力。因此,绿色被更多地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平面图形之中。
例如蛇图腾在平面图形中的运用。蛇图腾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图腾之一,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自远古时期就被人们所崇拜,作为重生、蜕变与魅惑的象征,以及东西方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灵感源泉,蛇一直以来都与人类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蛇的形象被许多氏族部落作为图腾,如美洲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有以蛇为图腾崇拜,玛雅人崇拜雨蛇神,并建有库库尔坎金字塔,意为“带羽毛的蛇”,被视为伟大的神,能够带来光明和教化(图4-48)。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还要举行一种蛇图腾崇拜的仪式。参加这种仪式的人,用各种颜料涂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样子,模仿蛇的活动姿态扭动身体,且歌且舞,歌唱蛇的历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赐福保佑。马达加斯加上的土著萨克拉瓦族,把蛇看作具有神秘力量的动物,认为人是蛇的化身,对蛇非常崇敬。非洲的土著直到现在,在他们的盾上还画着蛇的图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而在我国,民间把蛇俗称为小龙,龙的形象亦是人在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添加描绘而成的,中华民族将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不能不说其中有蛇的影子存在。
自古以来,蛇通过蜕皮重获新生,与大地始终保持着亲密联系,蛇时而无意识地蜿蜒盘绕实行自我保护,时而对危险的捕食者发起致命冲击,皆为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我们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均可以找到蛇这种古老生物的身影,它的智慧光芒与神秘特质被奉作神灵,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使与守护者,蛇也因其潜在的危险性与破坏性令人望而生怯,心生敬畏,它是崇拜的图腾、敬奉的神灵、趋吉避凶的护身灵物以及人类与超自然界沟通的信使(图4-49)。
图4-48 玛雅雨蛇神
图4-49 四川简阳出土汉画拓本,伏羲、女娲龙蛇之身的造型
蛇图腾作为一种符号由图腾崇拜延续下来,渗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不同的符号形态向人们表达着不尽相同的语义。当人们看到蛇时,会本能地感到恐惧,脑海中会浮现出“可怕、邪恶、神秘、悄无声息、毒牙”这样的字符,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蛇蜿蜒盘绕,以及两颗冰冷的尖牙。也许这就是蛇在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固定符号,冷血而危险,基于其形象的符号标识数不胜数,究其根本来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很早以前,各个国家就已流行各种动物纹样,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平面图形的各个领域,创造出风格迥异与众不同的平面图形作品,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蛇元素的时尚往往前卫、现代感十足,它可以是狂野的、性感的、妩媚的,也可以是优雅的、低调的、俏皮的,有着强烈的视觉魅力和效果,将蛇的象征意义融入现代平面图形中,使其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形象生动、简洁大方,又具有神秘感。
著名服饰品牌范思哲帝国的标志就是美杜莎,她的头发由一条条蛇组成,发尖是蛇的头。她代表着致命的吸引力,象征范思哲女人无与伦比的美艳、撩人,蛊惑所有为范思哲魅力心动的人,使其不顾后果地张望,在惊艳过后被耀眼的艳丽石化、慑服(图4-50)。范思哲所追求的这种震慑力正是人类对远古蛇形图腾崇拜的现代演绎,利用蛇形符号本身的神秘及致命吸引力向世人传达出自身的品牌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旗帜上的图徽中亦有一条蛇,源自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权杖上也缠着一条蛇,因为蛇类蜕皮重生的特性被视为“医学智慧”象征的体现(图4-51)。
以符号为基本元素的平面图形,这里的符号可以理解为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或实物。用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图形符号,以一种抽象方式加以组合,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新图形使人既熟悉又陌生,会引发观者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视觉传达变得更加顺畅和自然。例如,Razer鼠标的标志是由三条缠绕在一起的蛇构成的,象征着蛇的征服无处不在,全方位支持你并战胜对手(图4-52)。
符号可以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文化立场,每个平面图形设计中都含有符号性的因素,但并非所有平面图形中的符号都是明显存在的,大多数设计会以更含蓄的方式传达信息,而符号本身则藏在幕后,通过有形的、有效的载体表现出来。比如宝格丽的蛇形腕表,对蛇形符号的形态进行模拟,在手臂缠绕数周的珠宝腕带,蛇头处精致的表盘和定制瑞士石英机芯,将饰物与功能性做了有趣的结合(图4-53)。
图4-50 范思哲品牌标志
图4-51 世界卫生组织旗帜上的图徽
图4-52 Razer鼠标的标志
图4-53 宝格丽蛇形腕表
图4-54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图4-55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图4-56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3)平面图形约等于符号
符号在传播中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是设计意图被展示、传达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体现。符号负载信息、传递信息,它是事物特性的表征和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平面图形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它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平面图形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为依据与手段的。由此可见,对符号运用得合理与准确,对于实现信息传达来说是多么重要。找到一个符号X,可以准确地传达Y的信息,成为一个平面图形作品成败的关键。简单地讲,可以把平面图形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整合实现视觉传达、传情达意之目的,这也正是平面图形的本质内容。
图形符号是一种视觉信息,是一种可视的意指方式、直观的表达方式和观看的传播方式,而平面图形的本质是功能性传播而非单纯的个性表达。它在“所指”上通常要服从功能性需求,更倾向于鲜明达意而拒绝晦涩多义,符号的意义识别优先于形式创造,“所指”大于“能指”。为了突出识别特征,平面图形的“能指”在不破坏“所指”识别性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又独特地表达“所指”内涵。平面图形中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除了“形似”的具象符号外,还常以“神似”的抽象符号表现出来。视觉符号的一般识别性,在涉及个案交流的人为加工中,有可能成为具有独特识别性的图形符号。图形符号使信息传达更为准确、快速和高效,图形符号是独特性和识别性适度结合的产物。“奇”“异”“怪”的平面图形并非创作者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传播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创作者们都希望表达的主题信息能通过视觉符号的方式快速、准确、有效地传达,使图形符号能帮助观者优化视觉解读。
以玛丽莲梦露为原型,将梦露的性感和对香水奢侈品的喜爱融入设计里(图4-54)。
以著名艺术家达利为原型,将他的绘画作品以及各种怪诞想法融入设计中,体现他与生俱来的疯狂怪诞的性格(图4-55)。
以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形象为原形,融入其作品中标志性的草间风格元素,体现出前卫圆点女王的惊世骇俗(图4-56)。
(4)平面图形对符号的发掘
平面图形有助于发掘符号的特性,更准确地运用符号的语言。平面图形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创作者借助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创作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创作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作品,这时就充当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地、快速地、有效地接受与认知,就成了平面图形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创作者在创作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由此可见,符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训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
(5)图形图像对符号运用的不断深化
从符号与其指涉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或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
①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如肖像,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图4-57、图4-58)。
②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路标,就是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
③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习俗。比如红色代表着喜庆,桃子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
上述三者,既是符号的三种类型——并存而不可相互取代,又是符号逐次深化的三个层次,是由图像符号至指示符号再至象征符号,其程度不断深化,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
我们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标志为例,当“儿童”的形象出现在产品的包装上时,无疑它只是包装内商品的符号,向消费者传达的信息是“此包装内的商品是与儿童、亲子有关”,此时,它是作为图像符号出现;由于儿童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被人们广泛认可的特征,因此,他出现在路牌或是处所的标示中时,是作为指示符号出现的,传达的信息为“此处有儿童”例如学校或幼儿园周围;当这个形象再次出现,却是与橄榄枝围绕的地球形象在一起,组成了新的标志,它不再具有上述二者的含义,而是指涉慈善行业,表示一种和平,援助,并与地球一起,表示地域,一般人们一看到地球就很容易想到世界、联合国的形象。在这里的儿童形象,正是以它的象征符号的身份展示在人们面前了,精妙至极地表现了“世界—儿童—慈善事务”的信息意念(图4-59)。
图4-57 高更
图4-58 高更 《自画像》 1889
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还有很多,例如,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标志(图4-60),该基金会创立之初是为了制止加拿大东海岸对白袍琴海豹的大规模残酷的商业性猎杀行为,所以用白袍琴海豹的形象作为图像符号,而环绕着它的一双大手象征着对白袍琴海豹的保护。这样的图像符号对含义的表达准确有效,无可挑剔,而这正是它由单纯的图像符号经由其内在因果关系变为指示符号,再由长时间多个人对其的感受、联想赋予了它更广泛的含义,飞跃为象征符号的过程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为了使思想感情的信息更有效准确地传达,需要一个符号不断深化的过程。但是,一味地、漫无目标地深化符号的指涉是不负责任的,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
图4-59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标志
图4-60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