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意手法与创作综合

3)创意手法与创作综合

图形创意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基本概念、图形创意与现代绘画艺术。图形创意的构成形式包括异影图形、共生图形、换置图形、延异图形、矛盾图形、文字图形。图形创意的程序包括研究设计任务、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现手法。图形创意的方法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意象、联想、想象、意与形的沟通、解构、同构、重构。图形创意的应用包括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向三维领域的拓展。

(1)消解与重构

“变”的层次可分表面和深度的改变。深度的变意味着颠覆性的形变,即消解与重构,原有形式语言消解后进行组织方式的重新构造。这种行动源于我们对生命及这个世界的感触和深层的思索,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不断地重构、消解中延续,以一种神奇的力量演绎着不断变化的万千世界。作为能动的生命个体,不论肉体和精神上的消解和重构是生命存在的常态。对于自然物,也随着宇宙的运转被动地消解,旧的总在新事物的生长中被更替。当然,艺术创作的形象随着时代烙上的岁月的痕迹,但始终记录了文化构建的生命力。因此,各种艺术创作手段的研究,都是为了事物存在的完美建构。

置换是指某一位置上形与形或物与物的更改或变换,而同构则是找到事物内部构造相同的关系使之保持信息的交换,也即”沟通”,从而达到融合的目的。“置换同构”无论是在远古天人合——的图腾崇拜中或是民间美术物化的有意味的形式里,还是在西方现代艺术追求反叛与超越的表现中,或以多元文化综合呈现的现代设计作品中一直被智慧的创造者们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通过具体的形象、物体、肌理、材质、位置、空间、虚实等手法进行重新组合,协调手指与城市建筑的错落感的一致,钢琴和人的虚实组合等等极尽视觉冲击的形象,并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心灵震撼(图4-61)。

图4-61 置换同构

图4-62 共生图形——四喜娃

图4-63 正负共生图形

(2)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是指一个形状成为另一个形状的存在条件,一方失去时另一方就无法存在,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图形。共生图形按照相互统一,相互排斥的原理,形成了各不相让、互为彼此的局面。在图形设计中往往用某一条轮廓线同时界定两个紧密相接、相互呈现的形象,使形与形之间相互转换借用轮廓线,以尽可能少的形式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含义,一种精简的魅力。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四喜娃”(图4-62)采用共生图形设计,四个童子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两两交错共用圆胖可爱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围合出富贵相合的氛围。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采用童子、鱼、莲花的图形进行组合,形成具有良好寓意的共生图形,其中利用莲花比喻女性,利用童子比喻贵子,利用荷叶生子、莲台坐子、莲里生子等共生图形,对生命繁衍、子孙茂盛进行隐喻。这种理念和方法在现代品牌标志的设计中兴盛不衰,而且不断从优秀的传统共生图形中吸取养料,使传统共生图形元素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价值的现代品牌标志作品。

共生图形的分类:

①正负共生图形:设计者巧妙地利用相同的线条作为共用线,创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正负图形。这种以共用线为基准创造出来的图形能达到一正一负、共生共存的目的(图4-63)。

②同构共生图形:用相同物种中可以共用的部分构件作为整个图形的同构形,并巧妙地将其叠合、简化后组合共生。

③偏旁共生图形:偏旁共生是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字体的偏旁部首,将几个字符组合共生,得出具有吉祥寓意的字符图形。

(3)联想与意象构成

由一种或几种物象变换为某种具有“特定意味”的意象形。联想是一种思维活动具有想象和幻想色彩的思维活动;联想的产生是从对客观物象的观察体悟中发现而来的。被分解、归纳、抽象的某种具有本质特征的物象基础上,通过联想、变异幻化为新的意象图形。

联想的分类:

①形象联想。指由一种物象的形态而引发的对与之相似形态的物象联想,源于人的感性认识。

②逆向联想:按照事物出现的时间顺序或观念的逻辑顺序,由后面的事物追溯到前面另一事物的联想。如倒置的自行车

③不同物质属性联想:借物抒情,借物联系,从而自然挖掘出各种不同的心理意象。

意象是主观意念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并偏重意念表现的意象化产物。意象的来源是通过生活,必须依赖于感官知觉,它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意象是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形成一个符号,而且会在头脑中逐步演化为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