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像绘制的反复实践
每一幅图像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每一个面、每一棵树都记述着一段历史,或者是开始和结束的过程。绘画创作是作者与他人分享故事的最好手段或者方式。但艺术家总是在寻找合适准确表达的探索中,故而纵观历史,最伟大的画作都是经过多次重做的。
因此,不要草率地对一幅画的成败作出判断。当你想不出其他事情来做的时候,把它放在一边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用新的眼光再看一遍会帮助你更客观地判断它。当创作者停止创作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几个月后,常常会欣赏它,这让创作者感到惊讶。
(1)一些绘画构图的实践技巧
首先,要保持活跃的构思和新鲜感。
其次,改变作品构图拼贴的大小和形状。提供充足的对比明暗,包括对角线。不要在边缘放置大的分散注意力的形状。保持明暗(值)之间的平衡。避免过多的细节削弱了主要形象(图5-17)。
再者,通过围绕形状,让明亮的颜色“流行”起来,尤其是中性色的调和作用。模糊一些地方,“遮掩”其他地方,并强调最重要的。使用弯曲或直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直线),保持颜色和谐——冷或暖(图5-18)。或者在不同的地方重复一种颜色,重复是有效的,但不要让它成为盲目的,时不时打破节奏;注意不要创造沉重的纹理,分散了主元素(图5-19)。甚至可以把照片和手绘的标记结合起来,创造你自己的涂鸦。可以重复一张图片,但在颜色、大小、或方向;把“较重”的体积或物体放在靠近底部的地方(图5-20)。
图5-17 学生练习1
图5-18 学生练习2
图5-19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4级 崔玉姝
图5-20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4级 张建雅
(2)抽象的方法或途径
①情绪与形状、色彩组合
抽象画让我们重新做回孩子,让我们的右脑接管一切。创作者都经历过创作障碍,换个方法,试图进入“抽象”区”。拿纸、笔和颜料,让你的直觉指引你。观察周围的物体或场景,或者一切来自你想象力的事物。你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愿景开始,然后简单地写下来你的思绪:可能是一个薄暮笼罩的山野中,凉风袭人的深秋;使用的颜色:你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蓝黑色和灰色,也许再加上一点红色;绘画的材质:多色的丙烯酸颜料、油画棒等,被裁成任意形状和大小宣纸、卡纸、水粉纸、木板等(图5-21)。其中的形状可以是有机的或几何的。有机的形状更自由。画面的上部边缘以深蓝色区域笼罩,定性了画面的主基调,下面被挤压出的负空间形成清晰明亮的对比色域,它们的形状同样重要。颜色还可以承载情感内涵,这因文化而异。在西方,黑色是哀悼的颜色,而在印度是白色,在伊朗是蓝色。在西方,黄色代表懦弱,然而在日本,它意味着勇气。这一习俗起源于1357年的王朝战争期间,每个战士都佩戴一朵黄色菊花,以表示勇气。所以,潜意识的存在不自觉进入画面的内容。
这里需强调,创作者想要传达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想法,就应该了解各种各样的画作中的元素可以通过主观的控制来重现作者情绪或想法。了解主要构图要素:颜色、形状、线条和纹理的情绪表现性,可以帮助我们使用。
在这张猫的图像中,画家以绚烂的蓝绿色构成主调,白色猫爪跳跃于主旋律之上,传达作者对猫的认知世界的解读。在通过旁边的镜子传递一种思维捕捉的通道,讲述着创作者记忆中的某个情景或合成的情景(图5-22)。
故意画的形状是积极的。大的形状要么是垂直的或水平方向,圆圈以轮廓、实心或重叠的形式出现。有些是扭曲的。一个松散的组合给这幅画零乱的结构(图5-23)。
②情感与纹理(肌理)
肌理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在艺术创作中肌理有着不同的类型,首先是肌理材料本身形成的肌理,如用各种工具绘画时产生的肌理;其次是通过描绘再现的肌理,由模仿物体的质感产生;还有被转换的肌理,将纸张放在有起伏肌理的物体表面,用蜡笔或者其他色粉工具在上面描绘,从而形成肌理。
图5-21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4级 王子路
图5-22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猫》
图5-23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学生作品
图5-24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4级 刘林
纹理从粗糙到光滑。粗糙度创建质感和能量。平滑的区域可以提供眼睛休息的地方。我们用来描述质地的词——柔软、坚硬、柔滑、参差不齐、凹凸不平——承载着情感内涵(图5-24)。在塑形膏的纹理和丙烯色缠绕在这幅画中,创建一种视觉通道,带领眼睛穿过崎岖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