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情景主题创作稿(创意素描)
(1)创意素描的释义
创意素描是形式语言转换教学的最高层次的教学内容。在经过长期的素描训练之后应该有意识地将绘画思维从“自然的生发”过渡到“有意的追求”,即将摹写转化到创意,在对客观事物描写的基础之上持续发挥创造,加强特征的艺术表现,为整体画面效果服务。这时,绘画技法的训练已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从各个角度去发现身边的各种“美”,运用创意思维拓宽作画思路,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和积累创作素材。
创意素描将创意与素描进行糅合,将常规具象思维介入抽象思维,综合运用两种思维进行艺术表现,追求不同的形式意味,完成形式与主题的创意表达,它既有现代美术思潮与现代设计艺术中的一些内容的渗透,更有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简而言之,就是用素描的绘画方式,表现经过设计的非现实题材。经过联想,发掘表现对象的独特视角,运用新颖的形式将对象表现出来,就是创意素描的表现过程。
创意素描不是被动地描绘物象,而是积极地、主动地、深入地观察和体会所描绘的物象,培养作者个体的艺术潜质,使作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速领悟所学知识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所以,在创意素描这一基本课程中应当突出对于视觉基本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包括发现具有“语言”的物体的能力、运用多种表现方法的能力和画面重新组织的能力。
埃舍尔“要和这独特的生活融洽相处,要坦然接受我们无法理解的一切,要耐心等待那冥冥中势必发生之事,你必须得比我还聪明”。
埃舍尔1898年出生于荷兰北部的吕伐登,他的主要创作方式包括木板、铜板、石板、素描。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分形、对称、密铺平面、双曲几何和多面体等数学概念的形象表达,有人把他称为三维空间图画的鼻祖。埃舍尔非常擅长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自由变幻,能赋予几何图形无限的可能性,自称“图像艺术家”(图4-74)。在他的作品中空间任意扭曲,这万千世界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观看他的作品可以激发对无限想象空间的新奇感受。
图4-74 埃舍尔 《瀑布》 1961
(2)创意素描的表现方法
早期现代派大画家马蒂斯说:“有两种表达事物的方法:一种是冷漠地展示它们,另一种是艺术地再现它们。”“我一直认为素描的功夫不在训练灵巧的画技,而最重要的,是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以一种简化的方式,使表达出来的东西更简练、更率真、轻快而直接地走进观众的心灵。”马蒂斯是一位睿智的艺术思想家,他对素描的见解更强调思想上主观产生的东西,创意本就是主观思维与灵感思维发生碰撞的产物,创意是基于主观的艺术创造活动,所以马蒂斯提出的“艺术的再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简化的方式”三种素描表现手法可以适用于创意素描的学习中,也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绘画形式和造型手法,给艺术家们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指导。
运用素描工具表达创意思维的具体方法有嫁接融合、同形异构、拟人手法、投影法、置换法、重复法、悖理(矛盾)、错觉、超现实等方法。
①嫁接融合
将表面上毫不相干却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出富有新意的新形象,这就是嫁接融合。其实,素材往往很难进行融合,如何发挥想象创造力,在基于原有的形体之上结合新的物种与形态,例如将动物与日常品糅合,将建筑与人体糅合,就需要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这类作品讲究合理性与巧妙性,让人意想不到,引人联想(图4-75、图4-76)。
②同形异构
同形异构是指外形相同、内部结构不同的造型方法。比如外形相同,但是内部零件不同的手机,外包装相同,但是口味不同的饮料等。同形异构在创意素描中的表现手法有两种,在面整体形式感相同的前提下,一种是相同的构成元素运用不同的构成方式进行设计,形成一组作品;另一种则是运用相同的构成方式,对一系列不同的构成元素进行设计,形成一组作品。
相同元素不同构成方式:首先选取一种最适合传达理念及思想的元素,对其进行图形化处理,通过将图形元素或分割、或重复组合、或变换形态等构成方式的处理,从而形成一组整体形式感相同的作品(图4-77)。
相同构成方式不同元素:将各个要素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取舍,将各种不同的元素,以相同的构成方式进行设计,形成形式感相同的一组设计作品(图4-78)。
图4-75 雷默·霍克斯特拉作品
图4-76 雷默·霍克斯特拉作品
图4-77 雷默·霍克斯特拉作品
图4-78 雷默·霍克斯特拉作品
在运用同形异构手法进行创意素描设计时,如果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样能准确传达理念的概念时,不必舍弃或勉强将其组合在一起,而是从多角度深入,各取其最贴切的一面进行设计,这样一来,作为设计作品,其指向性大大加强了。
③拟人手法
即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行为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一种表现手法。拟人化的手法可以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图4-79)。
④投影法
利用光照下的投影对客观物体的影子进行夸张变形处理,使影子表达与主题相同或相反的概念。影子的作用是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图形所表达的主题,使投影与主体共同构成创意图形。这里的“投影”不是真正的物体投影,而是经过构思、设计、变化过的新图形,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图4-80)。
⑤置换法
置换法也称“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元素替换”,是指在保持客观事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利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似性和意念上的相异性,将一个物象的局部置换为另一物形的局部,可以是部分造型的置换,也可以是物体表面材质的置换,还可以是空间环境的置换,这是一种通过想象进行置换处理的表现手法。由于设计思维出现了质的变化,因此图形在形态上产生了变异,进而意念上也得到了升华,更加加强了视觉传播的感染力(图4-81)。
⑥重复法
重复是理解和运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又容易出效果的方式之一,可以使简单的画面更具视觉效果,它将单纯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形状进行重复,构成同一性质的视觉排列,使得作品整体或者某一些元素存在着某种规律,让简单的画面看起来更加复杂,是设计中常用的创意方法。重复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图4-82)。
图4-79 季米特洛夫作品
图4-80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图4-81 雷默·霍克斯特拉作品
图4-82 福田繁雄 京王百货宣传海报 1795
⑦悖理(矛盾)
又称为“矛盾图形”“不可能的图形”,它是图形设计中图形形态和特征的构形手段之一,有着特殊的、违背常理的、虚幻的矛盾图形形态。在创意素描中颇多地借鉴此方法进行创作。
悖理图形是作画者运用错误的透视方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混乱,形成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空间。违背透视原理,造成光影效果的错乱,具有表现多视点的特性。所以每当我们在二维平面上观看悖理图形时,尽管它本就没有“体积”,但是它还是在平面上造成了三维或四维的空间幻觉,也就自然而然地肯定了悖理图形本就存在于现实世界。
如埃舍尔的《手画手》(图4-20),看上去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画面中两只正在画画的手同时在描绘对方,分不清究竟是谁在描绘谁,而且手的部分被埃舍尔刻画得十分精细且写实,充满了立体感,但是袖口部分又十分平面化。这样一幅荒诞不经但又真实无比,可能与不可能的画面相互交织,联系紧密,充满了思辨的意味。埃舍尔对这些造成错觉而又令人感到矛盾的空间情有独钟。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通过分割、对称、循环、连续等方法,把许多三维物体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来。让人在为之惊诧之余,又深深感受到其中的奥秘和不可思议。
⑧错觉(正负形)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们有两只眼睛,但在观察对象时只有一个视点,同时,以一个视点为中心的视线总是直线性的,以中心视点形成的形式间的主次、虚实、先后的统一与秩序感叫作错觉。具体地讲,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由于受形、光、色等条件的干扰了人眼的生理作用,常常形成判断的错误,进而产生与实际不符合或捉摸不定的视觉图像。而在创意素描中错觉的应用,也是表现的一种独特方式。把矛盾体相互融合,和谐统一,塑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即所描绘物象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物形。
正负图形也称反转图形,指正形和负形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作为正形的图和作为负形的底可以相互反转。黑白是相对的,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虚”就没有“实”,怎样积极调动画面各个元素,使它们相互作用,进而充分发挥视觉功效,传达信息,是设计者所追求的。如太极图里的黑白两极,是一个典型的正负形图形,以中心曲线构成阴阳两极,寓意黑白对应,两极生生不息。
平面设计中的正负形是由原来的图底关系转变而来,早在1915年就以卢宾的名字来命名,所以又称为卢宾反转图形,就是著名的“鲁宾杯”。人们在画面看到的空间是人还是杯子,完全要看他注视的角度是在图形上还是在背景上,或是看整体还是看局部。作品中图形间的彼此黑白介入,又都表达了各自的含义,是“一语双关”的体现。我们在体会到“形状”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图形间隐藏的神秘性与奇妙的智慧。这种手法广泛应用于创意素描中,能使画面更有创意,更能体现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⑨超现实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期西方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在形式语言转换的训练中,经常应用到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它是用较为写实的手段描绘用肉眼看不见或根本不存在的事物,追求完全无意识的自由释放,将艺术创作视为纯个人的自发过程。
超现实主义者试图探索接近未知的人类精神状态,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主张彻底放弃以逻辑思维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展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强调将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作品表现潜意识、梦境、虚幻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是打破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超现实主义作品在创作的造型上一般运用写实的方式(也有例外如米罗的作品造型图案化),在造型上是将表达的对象进行分解与重组,组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形体,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形体的局部写实即局部真实而构成的画面整体艺术效果是虚幻的梦境般的荒诞的。这就是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方式,在创意素描中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思想观念与方法来完成创意,是当下运用颇多的一种艺术方法。
小结:
在创意素描表现当中,对形体的认识能力、把握能力和表现能力,对工具的熟悉程度,掌握能力,都是完成一张成功作品的基础。所以,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提高素描水平,创意素描吸收了传统绘画素描的科学因素和现代素描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更强调突破造型的自然约束,从自然物中发现,寻找可以产生“新型”的元素,所以,加强创意性的训练,需要对客观物象进行间接、概括和综合性的反映,需要做好美观、效能、工艺的平衡,创意素描更多地依靠理性及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