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常规手法运用

3)非常规手法运用

美术形式语言分两大类,写实性语言与重构性语言。写实性语言的观念是“模仿自然”,追求照片式真实感,也就是传统的绘画创作形式。第二种为重构性形式语言,重构性语言的创作观念是“形式自律”和“主观创造”,艺术家发挥主观创造性,在作品中将自然形象解构,重新组织画面结构,建构一种非写实的艺术形象。重构性形式语言的意义在于满足艺术家的创造欲望,充分释放艺术家的创造潜力,发挥艺术家的自主创造力。并且使艺术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使艺术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公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形式语言是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对其形式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通向理解艺术作品的道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揭示构成元素与构成方式的组织结构,根据艺术家的自律再加以创造。这要求创作者需要具有独特的形式思维,独到的形式眼光,与众不同的形式观念以及坚持的形式自律。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创造千姿百态的视觉语言,既有共同规律又有巨大差异,每一件绘画作品都是以表达人类情感和传递意图的人为结构组织,如同语言艺术一样,是一种符号体系,它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读写规律,这就是不同艺术家之间的形式思维。而形式眼光是一种专业眼光,是区别常人的本质所在,区别别人的眼光去发现万物,必然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如莫奈能看到伦敦的雾是紫色的,这是画家用色彩的形式眼光观察看的现象。形式观念是一种非常规形式语言表现,它是非写实的,不模仿,摆脱传统的模仿自然、写实性模仿,重视画面结构和秩序性。创作者必须坚持自我的形式自律,使艺术形式语言不受他律的支配。

图3-19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7级 张译匀

图3-20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绘画系2018级 朱雨荷

(1)表现手法实践——左手、颠倒画

认识和尝试“非常规”的表现技巧,尝试和发现新的表现语言。以线为基本语言训练,材料工具技法应用不受限制,以单色线为主,左手画图、颠倒画等方式。使用新的语言表现方法呈现出丰富、具有美感的效果(图3-19)。形式语言的转化是关键,在完全没有经验和惯性的情况下,学生必须全神贯注地将手在纸面的移动和眼睛对物体形态的观察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反复地修正,使自己的造型不至于完全脱离对象特征。这些非常规的方法作为大多数学生未曾尝试过的、违反其既有经验的特殊表现技巧,可以帮助初学者拓宽视野与表现手段,通过改变和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平时不曾注意的特殊效果,这种练习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以往的固定思维,从而认识和尝试新的审美趣味,发现新的方法、技巧、角度、体验(图3-20)。

(2)表现手法实践——不看画面-闭眼

启发式训练阶段还可以尝试不看画面作画,强调差异性、排他性,强调个人独特感受。摆脱写生再现对象的习惯,尝试新的审美认知。杰克逊•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奔放自由,利用泼洒技巧及滴流法,创作出一幅幅震撼力十足的大型作品,他的艺术,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美国绘画的象征,是重视绘画行为的“行动绘画”先驱者。波洛克行动绘画的创作过程很奇特,他先把画布钉在地板上然后用棍棒浇上油漆,随着画家自己的走动,任其在画布上滴流他说,他的创作是潜意识的冲动“当我画画时,我不知道在画什么只有以后,我才看到我画了什么”。波洛克是美国抽象绘画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与不规则的画面中体现自己的独有情感。他的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是与他的笔和画布毫无关系的,大面积地作画,然后裁剪下来自己所满意的部分作为自己的作品,融入了自己的独有感情,是其他画家所无法比拟的。他的绘画已经超越了绘画创作的本身,是近乎表演的一种形式(图3-21)。

我们知道,以往的绘画中,往往都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视觉中心,但是在波洛克的绘画作品中是根本没有一个中心的。画面散漫无际、全面铺开、毫无主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剪裁下来的,是没有一个中心的波洛克的每张作品都不是轻易画出的,他作画过程中的那种充满节奏的运动,则在那铺于地面的巨幅画布上留下痕迹,对于完成后的作品是什么样子,他事先全然不知,画完后才根据需要剪裁一块,绷到画框上,这就造就了他那独有的创作方式和作画风格。

图3-21 绘画中的波洛克

波洛克艺术的价值,就是他绘画的原创性。抽象艺术的原创具有专利性,原创者是天才,模仿者毫无意义。因此,尽管技法简单但并不妨碍他成为艺术大师,真理往往是简单的,发现真理却十分艰难。他独创新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运用,带来的视觉图式是世界原创的,情绪是独立的,美感是崭新的,意境是唯一的。从原创、唯美精致的抽象艺术价值标准来说,他的成就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波洛克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标王”,也再一次证明抽象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对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将有着不可低估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