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德秋水

论幸德秋水

杨孝臣

中外史学界,长期以来,对幸德秋水评述较多,然而没有统一的结论。我认为幸德秋水是日本社会主义先驱者,对推动日本的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的《社会主义神髓》等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过启蒙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位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分析,给以科学的评价。

一、 自由民权主义者

幸德秋水(1871—1911)名传次郎,号秋水。他出身于高知县土佐藩多郡中村街一个药材商人家庭,诞生后不久,父亲去世。他家庭贫寒,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联系。1879年,他9岁入修明馆学习,读过许多汉籍,蒙受汉学教育较深,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我从幼年顷,即爱读最急进的、最过激的、最极端的、非军国主义、非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书,这些书不是欧美文字的翻译,纯乎是我东洋人的著作,而东洋人多数不甚加以尊重的,即老子、孟子之书。”(1) 然而,不久秋水被卷入狂热的欧化浪潮,正像他自己所说,读了“孟子、欧洲革命史、中江兆民的《三醉人经论问答》、亨利·佐治的《社会问题》及《进步与贫困》,使我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并且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 。秋水是一位兼有东、西方思想素养的思想家。

秋水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日本正经历着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日本的启蒙运动销声匿迹以后,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权运动代之兴起。而秋水的故乡高知县,是日本自由民权派的发祥地。1886年,年刚16岁的秋水,初次访问同乡林有造,而林有造是同板垣退助齐名的日本自由民权派创始人。秋水同林有造的政见不谋而合,第二年,他就给林有造做秘书工作,从此秋水和自由民权派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秋水走上自由民权道路的开端。秋水加入自由民权运动不久,1887年12月,由于触犯了伊藤内阁的“保安条例”,秋水同中江兆民、林有造等570名自由民权派政治活动家一起,被政府当局驱逐出东京,这是秋水第一次经受政治斗争的锻炼。1888年11月,满怀凌云壮志的秋水再度东上。途经大阪时,秋水经过友人横田金马的介绍,拜中江兆民为老师,彼此结成了极不寻常的亲密师生关系。

中江兆民是日本自由民权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因翻译和讲解卢梭《民约论》而获得了“东洋卢梭”的称号。秋水继承了中江兆民的自由民权思想,在1903年为《平民新闻》撰写的创刊《宣言》中,他公开宣布说:“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生在世所由的三大要义。”(3)

但是,秋水在接受自由民权思想的同时,也受到了天皇的“国家主义”思想的腐蚀。明治开国以后,地主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天皇政府的专制统治,利用民族的传统习惯势力,鼓吹天皇是大和民族的天然“神子”,把神化了的天皇和专制国家联系起来。秋水接受了这种“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虔诚地崇拜天皇,发表文章向天皇表示忠诚,这时的秋水,还是个“国家主义”者。

1893年9月,秋水进入板垣退助主办的“自由新闻社”,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秋水在新闻宣传阵地上充当自由民权运动的喉舌,努力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民权思想,旗帜鲜明地从事反对专制制度的斗争。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1895年,秋水离开东京去广岛,3月参加广岛新闻社,5月又转入中央新闻社工作。1898年,秋水参加了万朝报社,并成为该社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秋水跟随业师中江兆民一道,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斗争,推动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前进。这时他是自由民权运动的左派思想家。

新闻记者的经历,为秋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问题,这便迅速地扩大了秋水的政治视野,他逐渐认识到自由民权派政治家日趋堕落,不能解决日本的革命问题,他如同其他早期社会主义者一样,在探寻日本新的革命道路。

秋水是从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的。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1月17日,秋水在《平民新闻》上发表了《我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乎》一文,他说:“可以明确地断言,我成为社会主义者是从六七年前读了谢富勒的《社会主义真髓》之时。”(4) 关于秋水的思想转向社会主义思想的时间,史学家林茂有过论述,在其所著《近代日本的思想家》一书中指出:“在《万朝报》上发表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文的同时,参加了社会问题研究会和社会主义协会。不久,他在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和安部矶雄等组织了社会民主党。”(5) 秋水于1897年参加社会问题研究会。而1898年2月,他毅然退出中央新闻社,而进入万朝报社工作。同年10月,他由片山潜等人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研究会。这就标志着秋水转向了社会主义。1899年10月,秋水和片山潜共同组织了普选期成同盟会,担任干事。1901年5月,秋水和安部矶雄建立了社会民主党。秋水参加具有无产阶级性的建党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这是他从自由民权思想上升到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步骤。秋水在《万朝报》上相继发表了《社会人权的认识》(1898年)、《社会腐败的原因及其救治》(1898年)、《是破坏吗?是乱民吗?》(1899年)、《劳动问题与社会主义》(1899年)、《废止金钱之方法》(1900年)等许多进步文章,对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起了舆论的先锋作用。

秋水经受自由民权运动的洗礼,而斗争的实践又使他从自由民权思想的框框里冲出来,上升到社会主义思想。秋水这种思想的飞跃转变,主要是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影响。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巴黎公社革命以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越出了欧洲大陆,从故乡西欧传到东方的日本国。这时,日本具备了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1890年,日本爆发了一次经济危机。地主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到国外去扩大原始积累,正像明治天皇所说:“收纳的来源要到处去找。”(6) 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甲午战争,从中国掠夺了二亿三千万两的战争赔款。日本政府把战争赔款转化为资本积累,加速了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工人队伍。据统计,1888年,日本工人只有13.6万人,到1899年增加到142.6万人,增加了十倍多。到1909年,日本工人则达到244万人。(7) 这是接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自由民权运动,也为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当时一些留学欧美的日本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要求出发,为了批判日本天皇制度,在传播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同时,也开始介绍了西方社会主义文献。例如,1882年,中江兆民主编的杂志《政理丛谈》刊登了法国《近世社会党的沿革》,日下东男翻译出版《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等著作,1893年民友社编写了《现代社会主义》一书,努力宣传西方社会主义思想。(8) 这些介绍是泥沙俱下的,其中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但毕竟开始介绍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秋水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条件。

秋水继承了中江兆民的元素论的唯物主义思想,成为日本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正像他自己所说:“若夫问仆之宇宙观人生观者,其依然报之以唯物主义者。”(9) 这是秋水实现思想转变的主观因素。

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这种物质是由元素结合而成的。在论述宇宙时,他引用中江兆民的话说:“余曾思考天地万有,讲有无之说,以为天地一切皆有有而无无。例如,寒唯热之稀少之称,未有绝对之寒。非有真空;即所谓真空,乃一种以太之存在,余无疑焉。”(10) 秋水认为宇宙存有万物,真是应有尽有,而就是没有真空,所谓真空无疑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世界万物虽可有变化,但作为世界本质的元素则永不消灭。直到秋水被天皇政府宣判为死刑以后,在监狱里给堺利彦的信中说:“从此不知数日间,数月间,只是读了又读,写了又写,而且好像要复归于元素似的。”(11) 秋水这段临刑前的自述,雄辩地说明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唯物主义革命者。

由于秋水是个唯物主义者,因此,在日本社会上真假社会主义鱼目混珠的时候,他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终于接受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想,认为社会主义适用于日本国情,于是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上升到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思想家。

二、 社会主义思想家

秋水参加社会主义运动以后,1901年4月9日,他在《万朝报》上公开撰文申明“我是一个社会主义者”(12) 。他同战友片山潜一道积极从事宣传社会主义。从1902年起,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在全国召开了182次演讲会,对普及社会主义思想起了巨大作用。

秋水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活动,是从创立平民社开始的。1903年10月,由于万朝报社社长黑岩泪香鼓吹主战论,与秋水的非战论发生了矛盾,秋水和堺利彦、内村鉴三一起退出万朝报社。于同年11月15日,与堺利彦等人创立平民社,并发行《平民新闻》周刊,作为机关刊物。秋水为《平民新闻》创刊号起草了《宣言》,其中写道:“吾人为使人类享平等之福利,主张社会主义,故要使社会共有生产、分配、交通的机关,其所经营的一切为社会全体。”(13) 用平民社同人名义发表。但是,秋水系统地宣传社会主义,则是他的名著《社会主义神髓》。

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是日本社会主义启蒙的重要著作。《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明治三十六(1903)年七月五日由万朝报社出版。它和同年出版的片山潜著《我的社会主义》,并称为日本明治时代社会主义的代表作。

秋水在《自序》中,首先阐明了他写本书的目的,他说:“社会主义是什么?这恐怕是我国人迫切希望知道的事,而且又是必须知道的一件事。我作为我国的一个社会主义者,觉得有责任使大家知道它,所以写了这本书。”(14) 可见,他是针对当时日本无产阶级尚未成熟,马克思主义思想刚刚传入日本,日本人民对社会主义还处于蒙昧无知的状况,为了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而写作的。所以他又说:“如果社会上还不知道社会主义为何物的人士能够由此得知梗概,我将感到万分高兴。”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神髓》一书出版后,达到了秋水写作的预期目的。出版当年,便连续多次再版,如7月25日再版,9月三版,11月六版(15) ,以后还陆续重印。“流传极广,后来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16) 这说明它受到日本渴望知道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的欢迎。不仅如此,1906年,龙言生翻译成中文,由中国留学生会馆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1907年3月,创生的中译本,由东京奎文馆书局出版。对中国早期革命有一定影响。正像历史学家远山茂树所说:“片山潜的《我的社会主义》和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的问世,作为社会主义真正的入门书、启蒙书发挥了影响。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对立物的,阐述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17)

秋水在撰写《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时,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社会主义的各种问题。在秋水的《自序》里,他列举出来的参考书目,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就是例证。秋水从无产阶级朴素的愿望出发,具体地描述了人类社会有规律的从原始共产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他说:“在社会生产与资本家个人占有之间发生的一大矛盾,首先就表现为地主、资本家与工资劳动者之间的冲突。”还直截了当地揭露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他说:“资本家所以能够增加资本,只有从劳动者掠夺剩余价值,在自己手里积累起来。”(18)

秋水较为正确地说明了由于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和自由竞争的发展,必然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经过“社会主义大革命”,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他说:“社会的历史就是革命的记录,人类的进步就是革命的结果。”他歌颂革命能够“开辟新纪元”,但是,秋水在论述怎样实现社会的“一大转变”时,竟说革命“是进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又说:“革命的发生,人力无可如何,革命的消逝,人力也无可如何。”他还形象地比喻说:“历史好像一串数珠,平时的进化代谢是各小珠,而革命则是标志数目的大珠。”这就反映出秋水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他不懂得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主观能动作用,正是由于他没有完全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而把唯物主义观点曲解为进化论。

秋水也叙述了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他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谋求人民的和平、进步和幸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打倒对社会有害的阶级制度,使全体人民得到平等的地位,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在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时,他明确反对暴力革命,而主张通过议会道路来实现,他说:“社会主义大革命将能堂堂正正地、和平而有秩序地埋藏资本主义制度,宣告马克思所说的‘新时代的诞生’,犹如水到而渠成。”在谈到社会主义国家时,他说:“社会主义的国家不是阶级的国家,而是平等的社会,不是专政的国家,而是博爱的社会。”这说明秋水不懂得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道理,而幻想依靠天皇政府的国会选举,来实现社会主义。这表明在秋水的社会主义蓝图里,还有拉萨尔的“国家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国家”思想的杂质。

秋水的《社会主义神髓》一书,是日本最早试图运用《共产党宣言》的观点,来从事著述的作品,这部著作在日本社会主义文献史上,对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有开创之功。但是,当时由于历史条件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秋水这部著作有致命的缺陷和错误,因为秋水没有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所以他没有划清无产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界线,特别是不了解阶级斗争的学说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秋水、堺利彦合译《共产党宣言》对介绍科学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年的日本国,翻译和介绍《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的幽灵,被日本天皇政府视为不共戴天的政敌。可是,秋水冒着被逮捕、坐牢直到杀头的危险,为了纪念《平民新闻》创刊一周年,他和堺利彦合译的《共产党宣言》(大部分)在《平民新闻》周刊1904年11月13日第53号上发表了,但天皇政府禁止发行。秋水、堺利彦以及发行人西川光次郎遭到罚金80元的迫害。(19) 各国社会党对此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抗议。秋水和堺利彦合译的《共产党宣言》,刊登在《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06年3月15日的创刊号上(20) ,它是第一个日文本,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日文本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真正开端。同年,秋水和堺利彦合译恩格斯的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了。后来相继翻译出版《马克思传》《恩格斯传》等著作。秋水在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秋水撰写的《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一文,在日本吹响了批判帝国主义的号角。秋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最早撰写出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著,提出了反帝斗争的思想。20世纪初,日本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日本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化。1901年4月,秋水在警醒社发表了《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一书,同年5月再版。这部书出版于霍布斯的《帝国主义论》前一年,它是谱写帝国主义史的首卷。在史无前例的情况下,秋水首先提出帝国主义是个“怪物”,启发人们研究这种新的历史现象。他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阐述了自由竞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思想。虽然这部书有根本性的错误,但是,它作出了批判帝国主义的先例。在《二十世纪的怪物一帝国主义》一书中,秋水指出,生产过剩和开拓新市场是产生帝国主义的经济原因。基于这种观点,他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产生战争的根源。在该书出版三年后,1904年2月,日俄帝国主义战争爆发后,秋水把反帝和反战的斗争结合起来进行。他在《平民新闻》上,先后发表了《吾人始终否认战争》《不断非战论》等反战文章,坚决抨击日俄帝国主义战争。秋水和堺利彦开展的“非战论”活动,是日本近代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反战运动,它在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秋水坚决表示“虽受如何憎恶、如何嘲骂、如何攻击、如何迫害,决不停止吾人的非战论。”(21)

更可贵的是,秋水把反战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结合起来。1904年2月14日,秋水为《平民新闻》撰写的社论《战争来》中说:“只要吾人有口,吾人有笔、有纸的话,都绝叫反对战争。相信俄国的同胞平民也一定采取同一的态度和方法。”(22) 由秋水起草的《致俄国社会党书》,是一篇出色的反战宣言书,3月13日在《平民新闻》上发表了,其中写道:“今日、俄政府为达到其各帝国主义的欲望,漫开兵火之端。然而在社会主义眼中,人种无别,地域无别,国籍无别,诸君与我等同志也,兄弟也,姊妹也,断断无可争之理。诸君之敌,非日本人,实今之所谓爱国主义也,军国主义也。然而爱国主义与军国主义,诸君与我等共同之敌也。”《致俄国社会党书》发表后,欧美各国社会党机关报争相转载,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日本的《致俄国社会党书》在由普列汉诺夫主编的《火花报》上刊登了,而俄国《火花报》的复信,于7月24日,也在日本《平民新闻》上发表。在日、俄两国政府发动战争的时候,两国的无产阶级却携起手来,并且实际上结成日、俄两国社会党的反战同盟。1904年8月14日,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第二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上,日本代表片山潜和俄国代表普列汉诺夫,各自发表了反战演说,两人在讲坛上互相握手致意,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秋水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于同年9月18日,在《平民新闻》上发表《日俄社会党的握手》一文,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此握手,实为世界的社会党发展史上永应大书特书的一重大事实。”(23) 秋水直到入狱以前,始终英勇地进行反战斗争。

在社会主义运动艰苦的年代里,1905年秋水被捕入狱以后,他发生了第二次思想变化,犯了无政府主义的错误,这是由于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决定的。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形势,第二国际内部以考茨基为首的所谓“正统派”占统治地位,修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盛行,特别是无政府主义思潮袭击到各国工人运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无政府主义者经常采用暗杀手段,俄国无政府主义者首领克鲁泡特金越狱出逃,到英国继续扩散个人恐怖主义思想。这时国际上行刺暗杀事件层出不穷,例如,1881年俄皇亚历山大二世、1884年法国总统克尔诺、1900年意大利国王恩培特、1901年美国总统马金雷等,相继被刺身亡,国际上的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思潮也迅速漫延到日本。当时日本存在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阶级基础。20世纪初年,日本资本主义大工业有了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已接近完成,不过,小生产还占有相当比重,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过程中,小生产者不断地破产,并大量流进城市工厂,这些“新兵”被称为“出嫁型”的工人,这是无政府主义思想在工人运动内部的阶级基础。而秋水的“直接行动论”的恐怖主义思想,则正是破了产的小资产阶级的绝望心理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反映。正如列宁所说:“无政府主义是绝望的产物。它是失常的知识分子或流氓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无产者的心理状态。”(24)

三、 秋水的无政府主义错误

20世纪初,日本已经变成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的资产阶级走向了全面反动,天皇政府对外进行疯狂扩张,充当了东方宪兵的角色;对内预感到共产主义“幽灵”在日本上空游荡,是天皇政府心腹的“大祸害”,于是便采取高压畋策。

1904年2月13日,《平民新闻》刊登了秋水和堺利彦合译的《共产党宣言》,受到政府的法律制裁。1905年12月28日,《平民新闻》发表社论《吿小学教师》,秋水因此被捕,判处五个月徒刑,被关进巢鸭监狱。秋水在入狱以前,他虔诚地崇拜天皇,也是议会道路的忠实信徒,他幻想通过议会选举,工人阶级在议会中取得多数票,然后依靠天皇实现“一君万民”(25) 。这说明他深受天皇的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秋水在狱中的铁窗下,面对天皇政府一系列的残酷镇压,开始认识到所谓“日本是东方最文明的国家”的虚伪性,他的天皇观发生了动摇,也认识到国会颁布的所谓“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的欺骗性,眼看议会道路行不通了,秋水感到要重新考虑无产阶级的革命策略问题,为此秋水在狱中没有放弃学习。他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但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可是读了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书,却成为秋水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起脚点。

7月28日,秋水刑满出狱。10月9日,“平民社”被迫解散。秋水决定暂时离开日本,1905年11月14日,秋水便远渡重洋奔赴美国,这时无政府主义思潮正在欧美泛滥。秋水在美国期间,同阿尔柏·约翰逊等无政府主义者交往密切,并且,同流亡到英国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进行了通信联系,接受了他所兜售的“个人恐怖手段”有效性的说教。1906年6月1日,在美国的阿克兰德,留美的日本社会主义者约有50人,成立了“社会革命党”,其党纲是由秋水起草的。(26) 秋水是在对议会道路发生了动摇后去美国的,经过与美国、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的接触,他接受了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把克鲁泡特金的“个人恐怖手段”加以改装,提出日本式的“直接行动论”。其核心是反对天皇个人,当时他针对日本天皇影射说:“为追求一个人的饱暖逸居使百万民众处在贫困饥饿中,这对劳动者有何神圣?为谋求一个人的私利、幸福,剥夺百万民众的自由权利,这对人民有何价值?为满足一个人的野心、虚荣,百万民众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这对国家有何尊严?”(27) 这说明秋水的天皇观有了根本的变化,由虔诚的崇拜者转变为坚决的反对者。

1906年6月5日,秋水带着无政府主义的“舶来品”由美回国,他回到日本后把“个人恐怖手段”加以理论化,提出他的“直接行动论”,其主要的内容是,“唯劳动者全体携手挙行数日、数周乃至数月的罢工,使社会的一切生产交通机关被迫停止转运,换言之,所谓总同盟罢工。”(28) 秋水在日本社会党召开的讲演会上,发表题为《世界革命运动的潮流》(29) 演说中提出了“总同盟罢工”的策略思想,批评了“议会政策论”,从此挑起了党内的策略斗争。1907年1月15日,“平民社”出版月刊《平民新闻》。2月5日,秋水在《平民新闻》上发表了《我的思想变化》(30) 一文,公开反对“议会政策论”的革命策略。接着《平民新闻》刊登了田添铁二的《议会政策论》(31) 一文,对“直接行动论”进行反驳,从此党内的策略斗争公开化。1907年2月17日,日本社会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讨论党的行动方针的过程中,形成以幸德秋水为首的“直接行动派”和以田添铁二为首的“议会政策派”。片山潜发表了《在宪法范围内主张社会主义》文章,阐述“议会政策论”的道理,批判“直接行动论”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而幸德秋水则坚持“直接行动论”,激烈反对“议会政策论”。

秋水的“直接行动论”的实质,是无政府主义的策略思想。他在批判“议会政策论”时,把议会主义和议会斗争混为一谈,从而否定了利用议会的合法讲坛争取群众多数。秋水在宣传“直接行动论”时,把总同盟罢工视为唯一的斗争策略,否定了无产阶级釆取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斗争策略。秋水的“直接行动论”的核心,是反对日本天皇,他最早起来反对这个人间的“上帝”,应当充分加以肯定,但秋水不是用阶级观点来分析天皇,不认为天皇是地主资产阶级的总代表,而是把天皇看作孤立的个人,幻想把天皇刺死,天皇制就可被推翻,日本社会主义革命即能成功,这正是无政府主义的个人恐怖主义思想的表现。

由于党内的策略分歧而导致组织上的分裂。1907年8月31日,片山潜、田添铁二等人组成“同志会”,以《社会新闻》为宣传阵地,激烈地批判“直接行动派”。同年9月16日,幸德秋水、山川均等人组成“金曜会”,则以《大阪平民新闻》为阵地,大肆反对“议会政策派”,日本社会党内的派别斗争,转移了革命斗争的视线。严重地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为天皇政府镇压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机会。

日俄战争以后,军事封建的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对内实行残酷的反动统治,取缔社会主义是天皇政府的既定政策。1907年11月3日天长节,有人在美国张贴和散发《暗杀主义》的传单,采取给明治天皇公开信的形式,在传单中写道,“可怜的睦仁君足下,足下之命危在旦夕,炸弹布置在足下周围,正将爆炸,再见了足下”(32) 。署名是无政府党暗杀主义者,而实际上是秋水在美国建立的社会革命党党员。(33) 当山县把这个情报上奏天皇以后,天皇便下达了“我认为应当更为特别严厉地取缔”的指示。磨刀霍霍,等待时机镇压日本社会主义运动。

刚好,1908年6月22日,当社会党召开由于笔祸被捕的山口弧剑出狱欢迎大会的时候,“直接行动派”的大杉荣、荒畑寒村、管野须贺等人,手举“无政府共产”赤旗向“议会政策派”与会者示威,并走上街头同警察发生了冲突,这为天皇政府的镇压阴谋提供了借口,于是政府乘机大肆逮捕,大杉荣等14名社会主义者被捕。他们在锦町警察署拘留时继续斗争,在板墙上刻有“一刀两断天王头,落日光寒巴黎城”的法国革命诗句。“直接行动派”几乎全被逮捕,被判刑,关进千叶监狱。天皇政府这次镇压社会主义者,史称“赤旗事件”。

在天皇政府的残酷镇压面前,“直接行动派”感到束手无策,提不出正确的革命对策,而走上了拼命的道路。正像片山潜所说:“急进派的秘密活动和政府方面对他们的猛烈的镇压,使两者之间逐渐都采取了拼命的战术。就在那时候,一贯残忍的政府官吏们,为了要把正在萌芽的社会主义扼杀,所以设计一个极为凶恶的计划。”(34) 这时,工人宫下太吉由于受到“无政府共产”思想的影响,计划制造炸弹暗杀天皇,他又吸收了新村中雄、管野须贺等人参加。可是宫下等人的空想计划被政府当局发觉了。从1910年5月25日起,政府进行全国性的检举,并于6月1日把与“计划”没有行动联系的幸德秋水作为“主谋者”逮捕。政府的检举范围继续扩大,企图把社会主义者一网打尽。1911年1月18日,秋水等12人被判死刑,1月24、25日执行。另外1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这就是天皇政府血腥镇压社会主义者的“大逆事件”。

在事件中,天皇政府如临大敌,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动员了全部反动的国家机器,来全力围剿年轻的社会主义运动,为扑灭秋水的革命影响,收缴了秋水的全部著作和有关社会主义书籍。无数日本社会主义革命者惨遭杀害,这就暴露了日本天皇制的极端反动性。以幸德秋水为代表的革命者,受到了日本人民的称赞,例如,德富芦花称秋水等人“为人类献身的志士”。而镇压革命人民的天皇政府,遭到国内外人民的抗议,当时,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举行抗议日本天皇政府运动。

“大逆事件”的原委,说明幸德秋水的“直接行动论”,是无政府主义的策略路线。他没有发动和组织工人群众起来革命,而不顾客观的历史条件,主观地高喊“革命来了!革命开始了!”(35) 只是凭借少数“革命家”的蛮干,严重地脱离了无产阶级的群众,遭到天皇政府的血腥镇压。使社会主义组织被破坏,社会主义刊物被取缔,大批社会主义者被处死,或者被关进监狱,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所谓“冬眠”时期。实践证明,无政府主义的策略路线,只能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损失,而唯有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路线,才能引导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结束语

幸德秋水是日本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他在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黎明时期”,对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和批判帝国主义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例如,秋水撰写的《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一书,出版于约·阿·霍布森所著《帝国主义论》的前一年,而霍布森的《帝国主义论》又是列宁在1916年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主要参考书之一。(36) 因此,秋水的《二十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是最早吹响了批判帝国主义的号角。秋水在日本近代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当时日本经历着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工人阶级还处于自发的阶段,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阶级的不成熟必然反映到思想理论上来。在幸德秋水的思想体系中,有些方面已接近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也存在着小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杂质,这是他犯无政府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

事实证明,秋水的无政府错误不是不可以纠正的。当年秋水的战友片山潜,也是曾经走过一段弯路的。但是片山潜没有停留在原来的认识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斗争中,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特别是经过“大逆事件”血的教训,他扬弃了“议会政策论”,开始认识到议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正像他后来所说:“在当时还是一个主张议会道路的,而不是像今天那样的革命家,是合法主义者,实际上就是机会主义者。”(37) 从而思想转变到科学社会主义上来,后来终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秋水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曾几次入狱,又经过“赤旗事件”,特别是“大逆事件”的教育,开始认识到“直接行动论”的错误,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秋水在临刑前撰写了一首诗,在诗中写道:“区区成败且休论,千古惟应意气存,如是而生如是死,罪人又觉布衣尊。”(38) 这首诗虽然文字不长,但却表明他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布衣”无疑是指人民。“布衣尊”是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这说明秋水同样没有停留在以往的认识阶段,开始有了思想路线的转变,可惜天皇政府的屠刀,不容许他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由于他怀着强烈的革命信念,从容走上绞刑架,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正是因为这样,天皇政府杀害秋水的暴行,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抗议,特别是日本国内的工人阶级奋起斗争。

应当指出,在我国史学界,对幸德秋水有一种流行的历史结论,认为秋水走上了无政府主义的道路,并在“大逆事件”中被处死了,就盖棺论定为无政府主义者,从而以点概全,忽视或者抹杀秋水的历史功绩,这不符合秋水本来的历史面目。秋水是个唯物主义者,他在“大逆事件”中总结了历史教训,已经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错误,只是客观历史没有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相反,也有人为“幸德冤案”平反,认为秋水没有直接参与宫下太吉等人为暗杀天皇而准备炸弹的行动,结论是秋水与“事件”无关,他是无辜的牺牲者。事实不然,秋水“直接行动论”的核心是反对天皇的,并且是主张使用恐怖主义手段的。在“赤旗事件”发生后,秋水在《自由思想报》上鼓吹反对天皇政府,他号召说:“神,不可服!国家,不可爱!政府,不可重!法律,不可取!”(39) 宫下太吉等人的恐怖主义思想是来自于“直接行动论”,而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从“赤旗事件”到“大逆事件”工人运动中的盲目行动,在思想上与秋水有着密切联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评价幸德秋水这个历史人物,既不要一笔抹杀他的历史功绩,也不应掩盖他的历史过错,要做出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

幸德秋水同日本天皇制战斗了一生,从流放、坐牢直到被绞死,他奋不顾身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和批判帝国主义,对日本早期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他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主义者,在他的后期犯了无政府主义的错误,把日本工人运动引向了歧途,给日本近代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者杨孝臣,发表该文时工作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史研究室,原文刊于《历史研究》1982年第4期)

(1) 引自林茂:《近代日本的思想家》,岩波书店,1958年版,第74页。

(2) 林茂:《近代日本的思想家》,第73页。

(3) 幸德秋水:《宣言》,载《幸德秋水全集》第5卷,明治文献社,1968年版,第23页。

(4) 幸德秋水:《我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乎》,载1904年1月17日《平民新闻》。

(5) 林茂:《近代日本的思想家》,第81页。

(6) 引自羽仁五郎:《日本人民的历史》中译本,马斌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78页。

(7) 远山茂树:《日本近代史》1,岩波书店,1975年版,第252页。

(8) 远山茂树等:《近代日本思想史》第2卷,青木书店,1959年版,第278页。

(9) 幸德秋水:《致堺利彦的信》,载《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未来社,1954年版,第192页。

(10) 引自三枝博音:《日本的唯物论者》,英宝社,1956年版,第240页。

(11) 幸德秋水:《致堺利彦的信》,载《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第384页。

(12) 盐田庄兵卫编:《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第427页。

(13) 幸德秋水:《宣言》,载《明治社会运动思想》上,青木书店,1955年版,第225页。

(14) ②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中译本,马采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页。

(15) 远山茂树:《日本近代史》1,第257页。

(16) 盐田庄兵卫编:《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第417页。

(17) 平野义太郎:《题解》,载《社会主义神髓》,第63页。

(18) 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第19页。

(19) 盐田庄兵卫编:《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第405页。

(20) 同上,第437页。

(21) 幸德秋水:《不断非战论》,载《幸德秋水全集》第5卷,第287页。

(22) 幸德秋水:《战争来》,载《幸德秋水全集》第5卷,第83页。

(23) 幸德秋水:《日俄社会党的握手》,载《明治社会运动思想》上,第259页。

(24) 列宁:《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载《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297页。

(25) 参看远山茂树:《日本近代史》1,第10页。

(26) 盐田庄兵卫编:《幸德秋水日记与书简》,第145页。

(27) 幸德秋水:《社会革命党宣言》,载《幸德秋水全集》第6卷,明治文献社,1968年版,第92页。

(28) 幸德秋水:《世界革命运动的潮流》,载《幸德秋水全集》第6卷,第101页。

(29) 同上,第97页。

(30) 幸德秋水:《我的思想变化》,载《幸德秋水全集》第6卷,第134页。

(31) 田添铁二:《议会政策论》,载《明治社会运动思想》下,第78页。

(32) 引自今井清一:《日本近代史》I,岩波书店,1977年版,第34页。

(33) ③④同上,第35页。

(34) 片山潜:《日本的工人运动》中译本,王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87页。

(35) 幸德秋水:《一波万波》,载《幸德秋水全集》第6卷,第72页。

(36)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载《列宁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

(37) 片山潜:《日本的工人运动》中译本,后记。

(38) 幸德秋水全集编集委员会编:《幸德秋水全集》第8卷,明治文献社,1972年版,第573页。

(39) 幸德秋水:《<自由思想>发刊词》,载《幸德秋水全集》第6卷,第4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