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见闻
玄奘离开了素叶城后,欢信等护送人员返回高昌复命。可汗派出的摩咄等人接替护送。经过了数十国,玄奘一行来到了西突厥军事要塞——铁门关。铁门关在前苏联乌兹别克南部,即杰尔宾特之西约30 公里处。这一带式一座蕴藏着丰富铁矿的大山。山的表面全部都是奇峰怪石,寸草不生,颜色漆黑如铁,故称铁门。附近山路崎岖弯转,尽在悬崖峭壁之间。玄奘一行扶壁前进百余公里,走到山巅,只见西突厥兵在这里依山建门,安营扎寨,是为军事要塞。再往前看,在通往上下山的通道上,果然耸立着两扇巨大的铁门,镶在两峰峭壁之间,如一道闸门,迎面着行人。铁门雄浑厚重,上悬许多铁岭,遇有闯关撞门者,铃声大响,是起晚间报警作用。玄奘与摩咄等人上前,向守门军士递过可汗书信,军士开门放行。过了铁门下山,便到了睹货逻国。睹货逻国,中亚古国。位于嵚岭(Pamirs,即帕米尔高原)西南,乌浒(Oxus)河上游,自古为联络印度、中国、西亚、中亚诸地区的交通、贸易中心,也是政治、文化重镇。又称睹佉罗国、吐火罗国、吐豁罗国、兜呿罗国、兜佉勒国、都佉国。据《大唐西域记》卷一所载,此国东西达三千余里,南北距千余里,东阨嵚岭,西接波剌斯(波斯),南有大雪山(即兴都库什山),北据铁门(撒马尔罕南方)。(梵Tukha˄ra、Tuh!kha˄ra、Tus!a˄ra,藏Tho-gar、Thod-dkar)气候温和,多疾疫。由于冬末春初霖雨不断,故僧徒每年自十二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皆行安居。其人民志性恇怯,容貌鄙陋,但粗知信义,甚不欺诈,多衣叠,少服褐。以金、银等为货币。又,其语言称睹货逻语,由阿耆尼(焉耆)语、龟兹(库车)语二种方言构成,属印欧语系,与邻近之印度、伊朗语系不同。此地原为伊朗民族所居,属古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后为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成为希腊人的殖民地。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出现大夏国。汉武帝时,大月氏(西方所谓Tokharoi 或Tokhari 的民族)夺取大夏的统治权,故两汉三国时代皆称其为月支国。尔后此地建立贵霜王朝,大肆扩展疆土。公元320年后,陆续遭受印度笈多(Gupta!)王朝、波斯萨珊王朝、达(又称挹怛,Ephthal)的入侵或统治,至6世纪末臣属突厥(Tu|rk)时,境内已分成二十七国。隋唐时,此地曾多次入贡中国,7世纪左右更内附于唐,后为阿拉伯回教徒所统治。佛教在此地自古即颇盛行,依《阿育王法敕》、《善见律毗婆沙》卷二等载,阿育王曾派遣传道师来此。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第五章亦述睹货逻王闵那拉(Minara,当系《那先比丘经》中之弥兰王)时,提多迦(Dhi˄-tika)率五百阿罗汉前来弘法。同书第十三章又谓迦腻色迦王时代的妙音(Dbyan%s-sgrogs)为睹睹货逻人。另据《俱舍论光记》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及《开元释教录》卷九所述,撰《阿毗昙心论》的法胜、译《增一阿含经》与《中阿含经》的昙摩难提、译《阿毗昙毗婆沙论》的浮陀跋摩、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弥陀山,以及在义净之译场任证梵义的达磨末磨,亦悉为睹货逻人。另外,依库车附近之克孜尔(Kizil)千佛洞壁上的藏文记载,可察知睹货逻人曾致力于此洞窟壁画的完成。此地之佛教徒常往来于迦湿弥罗地方,禀承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教法,并将之广传至库车、吐鲁番、中国等地。近代在中亚出土的睹货逻语佛典断片,据考定系作于六至八世纪间,且几乎全译自梵语原典,多属说一切有部典籍,而未见有大乘经典。又,佛典中大部分是故事性浓厚,以在家信徒为对象的经典类,而以出家众为对象的论书及戒本数量则甚少。睹货逻一名译法甚多,东晋·释道安《增一阿含经》序称前秦·建元(365~384)中有兜佉勒国僧昙摩难提来居长安;僧伽跋澄(383年到达长安)译《鞞婆沙论》中作兜佉勒国。此外,汉译佛经中还有兜呿罗、兜沙罗等译法。《魏书》作吐呼罗,《隋书》新、旧《唐书》作吐火罗,《新唐书》作土豁罗。藏语文献作Tho-kar、Tho-gar、Thod-gar、Thod-kar、Thod-dkar;粟特文献中作'tw'r'k;回鹘文献中作twry、twxry、twqry。关于吐火罗或睹货逻名称的讨论,参阅下列论文:痕宁〈Ttaugara〉BSOS,第八卷第四期,1937年;贝利〈RecentWorkinTokharian〉,《语言学研究集刊》(TPHS),1947年卷;痕宁〈ArgiandTokharians〉,BSOAS,第九卷第三期,1948年;痕宁《粟特语杂考》,1940年,伦敦。玄奘以‘睹货逻’三字校正吐火罗的译法,或许意在强调梵名原文Tukha˄ra 第二音节为长元音。据《通典》、《太平寰宇记》引用之《魏书》〈西域传〉文,睹货逻国或吐火罗国都是薄提城,薄提当即薄底延或拔底延城。睹货逻或吐火罗不仅为国名,而且被人们用为地名。玄奘称,睹货逻国故地南北千余里,东西三千余里,东阨嵚岭,西接波剌斯,南大雪山,北据铁门。……自数百年,王族绝嗣,……分为二十七国。然据《西域记》本文分述诸国情况来看,卷一之呾密国至揭职国十六国、卷十二之安呾罗缚国至达摩悉铁帝国十三国,皆位于睹货逻国故地,凡二十九国。看来在所谓睹货逻国故地之境内,‘依川据险’,‘各擅君长’的林立小国实不止二十七之数。玄奘所见之睹货逻国,当指臣服于西突厥阿史那氏叶护可汗的吐火罗国,非吐火罗人当年独自立国的吐火罗。是以玄奘名之为睹货逻国故地,自不足异。玄奘到达此国时,此国王族衰微,无力振作,地方酋长拥兵自重,群雄割据,全境分为27 个小蕃国,都成为突厥控制下的附庸。所幸境内百姓不欺不诈,尚能彼此相安,少闻争夺杀伐之声。过了睹货逻国又到了活国。活国即今阿富汗的昆都士城。在这里玄奘停留了两个月,亲眼目击了活国的宫廷政变。活国国王名叫呾度设,他是统叶护可汗的长子,高昌王的妹夫。“设”是个官名,别部统兵长官的意思,就是统帅这个部落的长官叫做“设”。玄奘到达活国的时候,高昌的公主已经去世了,呾度设又正在病中。他听说玄奘从高昌来,又带着高昌王和可汗的书信,自然把玄奘当做是亲人般看待。玄奘顺从着他的愿望,多住了几日,以慰病中的王子。过了几天后,呾度设亡故,其子特勒登上了王位,国中议论纷纷。原来,呾度设之死,并非病故,而是人为所害。呾度设的妻室不止高昌公主一位,特勒是前房王后所生。高昌公主死后,继娶的王后行为不正,受特勒挑唆唆使,乘呾度设病重,用毒药毒死了亲夫。其实,高昌公主所生子女年幼无势,只好任由杀父逆子特勒登上王位。特勒阴谋得逞,登上了王位,便娶了后母为妻。玄奘听闻此事的缘由,本想迅速的离去,但是又不便在该国的国丧期间辞行,只得又住了一个月,等到国丧结束以后,再向特勒辞行。
玄奘由活国向西南行进,经傅伽浪国然后到了傅喝国。傅喝国在今阿富汗境内的巴尔黑城,素有小王舍城之称。佛学昌盛,人才辈出,佛教圣迹保存很多。我国的《史记》《后汉书》中称它为蓝氏城,古希腊罗马作家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在著作中也提到过它。城南有座佛寺,名叫纳缚寺,是该国先生所建,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玄奘在这里礼拜了佛澡罐、佛齿、佛扫帚等释迦牟尼的圣迹。玄奘在此还认识了一位名叫慧性的年轻小乘高僧。他从北印度来傅喝国讲学,对《阿毗达摩》《伽延》《俱舍》《可毗云》等佛学经论无不通晓。当他知道玄奘的身份志向之后,便高兴地向玄奘介绍印度佛学界的情况,玄奘提出了一些问题与其探讨请教,他都能精熟地解答。在傅喝国的一个月,二人亦师亦友,相聚甚欢。从傅喝国再往西行,经过了阿富汗境内的哈斯城,转往东南行,进入了大雪山,即今阿富汗境内的兴都库什山。大雪山长达1000 多公里,满山冰雪,终年不化。山外阳光明媚之时,山内却是飞雪连天。这里没有炎热的酷暑,没有春暖花开的季节,只有千里雪飘的寒冬。就是盛夏季节,一样是冰封道路,积雪填满山谷。比起先前经过的沙漠、热海、铁门,别具艰辛。大雪山的路途绕山临崖,尽是羊肠小道,积雪覆盖路面,步步惊魂。玄奘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在厚厚的积雪中吃力地将腿拔出来又踩下去,踩下去又拔出来。不停的大雪把山中覆盖的沟满壕平,已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崖。突然脚下踩空,积雪坍塌,玄奘惊叫一声,头朝下倒栽了下去。在山坡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壕沟。咚的一声,玄奘的光头重重的撞在了半山坡的一截树桩上,撞得他眼冒金星。他顾不得疼痛,双手乱抓,抓住了树根上的枝干,便再也不松手了。在山崖上吓傻了的摩咄等人,连忙放下绳索,把他拽了上来,玄奘脱险,连念几声“阿弥陀佛”心神慢慢地镇定了下来。大雪山一带有睹货逻、梵衍那、迦毕试等国,走完了300 公里雪路才出了睹货逻国境。梵衍那国与睹货逻国紧邻,在今阿富汗巴曼城,也是大雪山的一个小国家。居民依山傍崖而居,国都顺山势而建。地处高原,气候寒冷,民性率直,信仰多样。一切神袛都在祀奉之列,佛寺僧人多习小乘佛教。梵衍那王城有释迦牟尼立像,石刻雕凿,高达十四五米。还有一尊佛入涅槃卧像,长40 米,庄严微妙,巧夺天工。玄奘在梵衍那王城停留半月,瞻礼佛像、佛牙、罗汉钵、阿难尊者法衣等圣物。来开了梵衍那国境第二天,途径黑岭进入迦毕试国。《西域记》一卷十八页云: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三垂黑岭。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宜谷麦,多果木;出善马郁金香。异方奇货,多聚此国。气序风寒,人性暴犷,言辞鄙媟,婚姻杂乱。文字大同睹货逻国。习俗语言风教颇异。服用毛叠,衣兼皮褐,货用金钱银钱及小铜钱。规矩模样,异于诸国。
王、刹利种也。有智略,性勇烈。威慑邻境,统十余国。爱育百姓,敬崇三宝。岁造丈八尺银佛像,兼设无遮大会,周给贫寠,惠施鳏寡。伽蓝百余所,僧徒六千余人。并多学习大乘法教。窣堵波、僧伽蓝、崇高弘敝,广博严净。天祠数十所,异道千余人。或露形,或涂灰。连络髑髅,以为冠鬘。大城东三四里北山下,有大伽蓝;僧徒三百余人,并学小乘法教。闻诸先志曰:昔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威被邻国,化洽远方。治兵广地,至葱岭东。河西蕃维,畏威送质。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特加礼命。寒暑改馆。冬居印度诸国,夏还迦毕试国,春秋止健驮逻国。故质子三时住处,各建伽蓝。今此伽蓝,即夏居之所建也。故诸屋壁,图画质子容貌服饰,颇同东夏。其后得还本国,心存故居。虽阻山川;不替供养。故今僧众,每至入安居,解安居,大兴法会,为诸质子祈福树善;相继不绝,以至于今。伽蓝佛院东门南大神王像右足下,坎地藏宝。质子之所藏也。故其铭曰:伽蓝朽坏,取以修治。近有边王,贪婪凶暴;闻此伽蓝,多藏珍宝。驱逐僧徒,方事发掘。神王冠中鹦鹉鸟像,乃奋羽惊鸣,地为震动。王及军人,辟易僵仆久而得起,谢咎以归。迦毕试国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城,是大雪山一带的一个强国。位居山凹,北靠雪山,东南西三面有黑岭所围。国王是刹利族人,精明英武,爱民如子,信奉佛教。国内100 多所佛寺,僧众不下6000 人,多习大乘佛教。寺院高丽堂皇,清净庄严。玄奘到达迦毕试国后,受到国王及寺院僧众热烈欢迎。各大寺院住持争相迎请,如能住进他们的寺院便引以为荣。前来迎请的寺院住持中,有位是沙洛迦寺住持,他向玄奘介绍说:“本寺是汉家王子所建。相传汉朝皇帝为了结好西蕃,特将一位皇子留在此地作为人质,国王封给他土地,他在这里建国立业。本寺就是这位王子所建。高僧既是中土来的,与沙寺有缘,理应先住敝寺。”玄奘见他谈吐有礼,殷勤持重,便率随行人员住进了沙洛迦寺。这所寺院,壁画上有汉朝皇子的图像,玄奘暗暗赞叹寺中僧人确有饮水思源之情。听寺中的僧人介绍说,汉皇子建立寺院的时候,曾经在寺院的东门大神像脚下埋藏了无数的珍宝,拟供日后修补寺院用。可是,就在玄奘来之前有一位贪财的蕃王想夺取宝藏,率人强行挖掘,突然晴朗的天空卷起乌云,电闪雷鸣,佛像顶上有一鹦鹉雕像,竟振翅尖鸣。贪财的蕃王和士兵们都突然晕倒了,醒来以后,疑是神灵警示,都仓皇的逃去。还有一次,寺中的佛殿上有个金顶法轮,日久毁损,寺僧想取出宝藏修复金顶。不料刚开始动土,竟从地下发出震吼声,众人惊异,从此无人敢生取宝之念。沙洛迦众僧见玄奘相貌非凡,端庄如神,学问渊博,修养高深,且听说一路西来,大难不死,逢凶化吉,都想到玄奘恐有神灵护佑。便向玄奘陈述原来取宝之事,恳请玄奘祈求神灵,准许取宝。玄奘见寺院多年失修,确需营资维护,决定一试。大家同往佛像前焚香祷告。玄奘致告辞,说明寺僧开宝的目的用处,并再三申明自己作为佛门弟子,愿意负责监督事宜,不使用宝藏另有它用。祷告完毕,寺内众僧开始挖掘,竟然平安无事。挖至七八尺深时,掘出一具铜箱,里面装有数十颗明珠,数百斤黄金。大家见完全够修复寺院之用,便停止了挖掘,填土埋坑,恢复地平。由此众僧更钦佩玄奘了,认为他道行高深,足以通神。而玄奘再三解释说:“本欲一试,谁知能有如此顺利。如果要说个中原委,恐怕是众僧功德和诚心所至吧。”沙寺取宝后,玄奘受国王之请移住大乘佛寺,为国中僧俗举办佛学讲座。国王同时请来本国三位著名高僧轮番开讲。讲经时,这三位高僧在佛学领域中各有专精,可是除了本身专研的一宗一派之外,不能对佛学理论有全面的照应,只有玄奘归纳众派,骇括各宗,对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按佛经要旨,作切要的说明。国王信重大乘佛法,喜欢听玄奘经论,讲座结束以纯锦五匹答谢玄奘。离开迦毕试国,便进入北印度边境,不再属西突厥势力范围。统叶护可汗派出的摩咄等人,完成了护送任务,便与玄奘辞别,回到了素叶城复命了。这时候的玄奘屈指一算,从高昌到印度边境,已经过了大小29 个国家了,一路上走了一年的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