觐见太宗
在《旧唐书》卷一九一里面有玄奘传记,篇幅不长,一共四百多字,而且是放在类传的“方伎”类里面。“方伎”是类传中的一个门类,里面所收的一般是民间具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和宗教人士。在这篇传记里,关于这次见面的记载只有这么一句话: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根据道宣《续高僧传》卷四《玄奘传》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及至洛滨特蒙慰问,并献诸国异物,以马驮之,别敕引入深宫之内殿。玄奘到达洛阳以后,由唐太宗安排的人引领至宫殿,并且献上自己自己从印度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其数量是很大的,用马驼着带到唐太宗眼前的。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载,唐太宗是在洛阳宫殿的仪銮殿接见玄奘的。唐太宗在相见礼毕坐下之后直接就问道:“师去何不相报?”玄奘你当年选择去印度求法,为什么没有向我报告呢?玄奘的回答是这样的:玄奘当去之时,已再三表奏,但诚愿微浅,不蒙允许。无任慕道之至,乃辄私行,专擅之罪,唯深惭惧。玄奘解释说,我当年离开的时候,曾经多次奉上自己的表文,只是自己的诚心不够,所以没有得到允许。但是我当时实在是非常想去学习印度的佛法,所以就私自偷渡出关,这是我个人的违反相关规定的做事方式,我感到非常惭愧。唐太宗接下来说:师出家与俗殊隔,然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嘉焉,亦不烦为愧。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的回答既照顾了玄奘的行为,也考虑到国家法律政策的严肃性。所以,他说:玄奘大师您是出家人,必然和我们这些俗人不一样,我们怎么能够按着限制俗人的禁止令来要求您呢?您的西行求法行为是惠及大众苍生的,我会特别嘉许您的,您怎么会感到惭愧呢?唐太宗对玄奘能够完成万里求法充满了好奇之心,于是就问:但念彼山川阻远,方俗异心,怪师能达也。“法师您不远万里,经历了重重困难,这其中肯定要经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您是怎么做到的呢?”玄奘的回答却是:“既赖天威,故得往还无难。”——主要是有了皇上您的威严,所以,沿途经历的一切都不是什么障碍!“此自是师长者之言,朕何敢当也。”后来唐太宗在近臣面前夸赞玄奘:“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唯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玄奘法师谈吐典雅,高风亮节,不仅是面对古人丝毫没有愧色,实际上要超出古人很多很多。又说:“佛国遐远,灵迹法教,前史不能委详。师既亲睹,宜修一传,以示未闻。”我们翻译过来就是:印度作为佛教圣地,距离我们大唐很是遥远,对于那里的佛法教理,我们目前的历史记载并不全面详细,大师您既然亲身经历沿途的风景,就应该把您的见闻详细的记录下来,来留给我们这些没有去过的人去感受去了解。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所写的这部书,就是举世闻名的《大唐西域记》。所以《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回国以后奉唐太宗之命写的,但恐怕更多是玄奘口授,由他的弟子记录而成的。这部《大唐西域记》,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季羡林先生的校注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季羡林先生为《大唐西域记》写的前言有一百几十页,十几万字,所以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能够对《大唐西域记》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可靠的、全面的了解。
唐太宗在见过了玄奘以后,不仅对玄奘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远万里,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佛法,宣扬佛法表示钦佩之情,也对玄奘沉着应对自己的气度非常欣赏,就提出“帝又察法师堪公辅之寄,因劝罢道,助秉俗务”——希望玄奘能够还俗辅助自己治理国家的要求。“玄奘少践缁门,服膺佛道,玄宗是习,孔教未闻。今遣从俗,无异乘流之舟使弃水而就陆,不唯无功,亦徒令腐败也。”玄奘立即回答:“我年少时候就出家为僧,信奉佛法,学习佛法。对于儒家学说和治理国家的那些知识,我从来没有学习过,也不了解。现在您让我还俗从政,就如同把用作乘坐的船只放到陆地上,不仅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会让这只船腐烂坏掉。”接着又说:“愿得单身行道,以报国恩,玄奘之幸甚。”“我希望靠我自己的力量来传播佛法,报答国家的恩惠,如果能这样,我就感到很荣幸了。”
此时,唐太宗还有大量的军务要处理,但是和玄奘的交谈让他意犹未尽,希望玄奘能够继续留在他身边,以便能够随时交流,“匆匆言犹未尽意,欲共师东行,省方观俗,指麾之外,别更谈叙,师意如何?”但是玄奘却犹豫了,找了一个借口进行推辞——“玄奘远来,兼有疾疹,恐不堪陪驾。”但是,唐太宗也看出来玄奘是在找借口了,“师尚能孤游绝域,今此行盖同跬步,安足辞焉?”玄奘解释说:“玄奘自度,终无裨助行阵之效,虚负途路费损之惭。加以兵戎战斗,律制不得观看。既佛有此言,不敢不奉。”玄奘自己作为一名僧人,对军事策略并不精通,帮不上什么忙,另外,按照佛教的戒律,僧人是不能观看战争的,这是违背戒律的。后来,唐太宗终于同意不让玄奘随军的要求了。针对这次唐太宗和玄奘的交谈,《续高僧传》这样记载:面奉天颜,谈叙真俗,无爽帝旨。即唐太宗和玄奘二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宗教和世俗,唐太宗也觉得非常融洽和高兴。在以后的时间里,唐太宗一直关心、支持着玄奘的翻译事业,经常召见玄奘,有时还邀请玄奘和自己一同旅行,以帝王之尊,经常派人去提醒玄奘不要心急劳累。甚至在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病危的时候,依然把玄奘留在自己的宫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