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必须全面均衡——哺乳期怎么吃?
一、你见过吗?
怀胎十月终于产下宝宝,小红如释重负。看着宝宝肉嘟嘟的小脸,小红露出了欣慰的表情,殊不知新的挑战已悄然降临……
婆婆语重心长地对小红说:“在月子期间应少吃蔬菜、水果,这些都是寒凉食物,吃了会受寒血瘀;应该多喝汤,这样有助于下奶。”
于是,小红在生完宝宝后一日三餐顿顿不离催乳汤,乳鸽汤、老母鸡汤、猪蹄豆花汤……稀的、稠的、清淡的、重口的,五花八门,每天不重样。即使有时不想喝,在婆婆所谓“催奶”的说辞下,还是会喝上一大碗。
与此同时,丈夫觉得小红刚生完宝宝身体比较虚弱,便主动贴心地包揽了所有家务,并叮嘱小红大部分时间应该躺着床上,不要过多走动。于是,小红在几个月催乳汤的大补之下,加之又很少运动,不但奶水没有明显增多,体重还足足增加了20斤,而且还开始便秘。逐渐增加的体重、便秘的折磨,让小红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与无助里。
为了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也为了让小红科学喂养,朋友给小红提建议:“奶水不够量来凑,可以少量多次地给宝宝喂奶。最好坚持固定时间来喂奶,每2小时或3小时一次,这有助于宝宝从小形成进食规律,既保证了营养供应,又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一举多得。”
然而一段时间后,宝宝不但没有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反而对进食产生了抵触。更糟糕的是,小红开始堵奶了,宝宝的哭闹和堵奶的痛苦让小红身心俱疲。
二、原来如此
刚经历完分娩的辛苦,新手妈妈们就要面临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哺乳。有些乳汁不足的产妇会在哺乳期间疯狂喝催乳汤,期望通过喝汤来增加泌乳量。其实,喝汤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首先,乳房产奶根本不用“催”。女性分娩后,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乳房会自动分泌乳汁,这本就是人类自带的技能。吸吮对持续产生催乳素及维持乳汁分泌是必需的,产妇只需要让宝宝及时吸吮乳头即可泌乳。随着宝宝吸吮次数的增加,乳汁分泌量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汤的营养密度不高,过量喝汤会影响其他食物如主食和肉类的摄取,造成哺乳期贫血、营养不足等问题。导致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有很多,膳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情绪抑郁、身体疼痛、睡眠不佳等因素都会抑制乳汁的产生和排出。要综合考量,并不是说把汤喝对了,就能把生理、心理、睡眠等问题解决掉。
其他成员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爱,让她保持合理的营养、愉快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产妇自己也要主动调控情绪,通过改变关注焦点、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向他人倾诉等方式来减压,这样才能享受和宝宝在一起的幸福时刻。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哺乳期女性应每天摄入蔬菜类400~500克,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蔬菜等要占2/3以上,足见蔬菜的重要性。蔬菜里还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有效防止便秘。蔬菜还可以帮助减肥、增强机体免疫力。另外,蔬菜和水果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可促进皮肤和黏膜组织的修复,这对产道或剖宫产伤口的愈合及恢复非常重要。少数产妇胃肠功能较差,消化能力弱,可将蔬菜、水果蒸熟或煮熟后吃。吃熟水果有提升食欲、促消化的作用,还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哺乳期合理膳食特别重要,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些所谓的“月子习俗”而因小失大。
对于哺乳期妇女来说,要减少静坐和平躺的时间,温和的、可持续的身体活动对于体重恢复及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是有利的,不仅不会影响乳汁的质量,也没有反弹的风险。
三、吃出健康
产后半年是母乳喂养的重要时期,合理的膳食不仅可以使产妇乳汁更充足,帮助产妇尽快调整内分泌水平,顺利度过产褥期,预防产后病,还能让宝宝更健康、更有活力。
哺乳期妇女的膳食是不能随意的,其所吃的东西不仅影响泌乳量,还影响乳汁的质量,进而决定着宝宝健康与否。
那么,哺乳期妈妈应该如何制定科学好用、营养均衡的食谱呢?“三定原则”教给你:定热量、定重量、定含量。
1.定热量 新手妈妈要考虑宝宝是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抑或是纯婴儿配方奶粉喂养。从母婴健康的角度来讲,6个月内的宝宝,纯母乳喂养是最理想的选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哺乳产妇应摄入的热量约为每天2300千卡,比正常女性多500千卡。如果产妇不给宝宝哺乳,这500千卡就不必增加,应尽快恢复每天1800千卡左右的热量供应。非哺乳产妇如果按哺乳产妇的热量要求来制作食谱,必然导致发胖。
反过来讲,如果哺乳产妇每天只摄入1800千卡热量,那么不足的500千卡热量就会从身体的脂肪中动员。随着乳汁的不断分泌,身上的脂肪也会逐渐减少,减肥效果会非常明显。
然后还要考虑产妇的运动量,尽量做到运动的热量消耗与食物的热量供应相平衡,促进产妇尽快恢复正常体形。
一般来说,胃口好、需要哺乳、活动量较大的产妇可按照自己的食量吃到饱,热量供应在每天2000~2300千卡即可;需要减肥或者不哺乳的产妇,可以把每天摄入的热量控制在1800~2000千卡。
2.定重量 一般来说,制定产妇食谱时,食物重量要在保障营养供给的前提下视产妇的消化吸收情况而定。
哺乳产妇,可以少量多餐,让营养充分吸收,除正餐外还可以每天加1~2次点心。
分娩后感到疲劳无力或者食欲较差的产妇,无须严格控制食量或重量,按自己的胃口吃饱即可。此类人群可以选择清淡、稀软、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柔软食物,如面片、挂面、馄饨、粥、蒸或者煮的鸡蛋、煮烂的菜肴等。重在保障淀粉、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的供给,调味以清淡而鲜美为宜,待情况好转后可转为普通膳食。
恢复良好的产妇,在整个哺乳期均应坚持合理膳食、食物多样,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蛋类、大豆坚果类,一般不用特殊忌口。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哺乳产妇每天的食物建议量为:谷类225~275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薯类75克,蔬菜类400~500克(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蔬菜等占2/3以上),水果类200~350克,鱼禽肉蛋类(含动物内脏)总量为175~225克。此外,为了满足蛋白质、能量和钙的需要,哺乳产妇每天还要摄入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10克坚果、300~500毫升牛奶,摄入烹调油25克,食盐不超过5克,饮水2100毫升。为了保证维生素A的供应,建议哺乳产妇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例如总量达85克的猪肝或40克的鸡肝。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之间可做适当的替换,豆制品喜好者可以适当增加大豆制品,减少动物性食物,反之亦可。选用碘盐烹调食物,适当摄入海带、紫菜、鱼、贝类等海产品。
3.定含量 哺乳产妇既要促进产伤愈合和各器官功能的恢复,又要补充孕期的营养亏空,同时还要辛苦照顾婴儿,所以需要特殊的营养照顾。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哺乳产妇需要特别补充:①愈合伤口所需的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②泌乳和恢复骨骼矿物质所需的钙;③弥补失血和重建肝脏铁储备所需的铁;④促进婴儿大脑和神经发育所需的碘、叶酸等。因此,哺乳产妇的膳食重点应该是增加微量元素的供应。
哺乳产妇的食谱要照顾到哺乳的需要。一方面,在不影响主食摄入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增加汤羹类食物的供应。那么,哺乳期妇女应该如何正确喝汤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哺乳产妇每日应比孕前增加1100毫升水的摄入,每餐都应保证有带汤的食物。煲汤的材料宜选择那些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鱼类、瘦肉、去皮禽类、排骨等,也可喝蛋花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及米汤等,不宜多喝浓油汤。餐前多喝汤会导致食量减少,可在餐前喝半碗至一碗汤,待吃到八九分饱后再喝一碗汤。喝汤的同时要吃肉,以满足产妇和宝宝的营养需求。
另一方面,哺乳产妇也可在食谱里添加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药、山楂、蒲公英、通草、丝瓜络等。使用时,可单味药煎水内服或外用,也可做成药膳,或者选用相应中成药。例如,山药排骨汤、通草猪蹄汤、通草鲫鱼汤用于改善产后缺乳,效果不错;丝瓜络可用于改善乳汁不通、乳痈;鲜品蒲公英煮水外敷,可用于缓解急性乳腺炎;紫苏叶、山楂饼可用于缓解哺乳期女性胸闷、食积等症……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食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哺乳产妇必须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且保证饮食足够健康。
首先,哺乳产妇应绝对戒烟戒酒,饮用咖啡每天不要超过一杯,宜饮淡茶而忌浓茶。
其次,一些回奶食物如麦芽、苦瓜、韭菜等,容易造成哺乳期女性乳汁分泌不足,建议哺乳产妇少吃或不吃;洋葱、大蒜以及辛辣的食物,会经乳汁引起宝宝拉肚子或者胀气,影响宝宝的健康,不建议哺乳产妇食用;其他如炸鸡、辣条等油炸、高热量食物,哺乳产妇吃得过多会影响奶水的质量,也不建议食用。
除此之外,哺乳产妇的食物千万不要为了味道“鲜美”而多放调味品,特别是哺育12周以下的婴儿时,过量吃味精等调味品,会造成婴儿缺锌,影响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