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调整饮食结构——便秘人群怎么吃?
一、你见过吗?
年近50岁的王阿姨最近不明原因地患上了便秘,大便三四天一次,每次如厕都要蹲半个小时以上,拉出来的大便硬邦邦、黑漆漆的,一粒粒挤成一团,还得非常使劲,不自主发出“吭、吭、吭”的声音,搞得在客厅的家人都能听到。老公调侃她说:“你是不是在卫生间抡大锤呢?那么用力!”
在家里还好说,但在单位的卫生间发出这样的声音,着实让她觉得尴尬。一次科室开总结会,她去卫生间老半天没返回,大家都以为她溜了,给她记了缺勤。等她从卫生间出来,会议已经结束了。问其原因,她也不好意思说,只好说自己去办了点私事。
王阿姨寻思着:“反正一个月也开不了几次会,忍一下天下无事。”没想到麻烦接踵而来,有一次王阿姨如厕时用力过猛,感觉有东西随大便拉了出来,用手纸垫着一摸——肉球球。“坏了,得痔疮了!看来便秘得抓紧治,不然要出大问题”。于是,她赶紧去社区医院就诊,大夫对症治疗,开了一些通便药。开始的时候,吃药的效果挺好。一周过去了,王阿姨自我感觉良好,觉得便秘的问题解决了,就私自把药停了。
接下来的三天,她又便秘了。第四天,肚子胀得难受,她又把医生开的药吃了,才顺利排便。王阿姨很是苦恼:“难道我这辈子只能靠吃药才能排便?”
偶然间,她在报纸上看到医院的营养门诊可以通过食疗解决便秘问题,便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前往就诊。
二、原来如此
人体是怎样排便的呢?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食物能够触发胃结肠反射,而这个反射会增加结肠(也就是我们的大肠)的蠕动。大肠蠕动时,会把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向肛门推送,当大便达到足够量的时候就会有排便刺激,于是我们就有便意了。
有便意的时候,如果经常因为上班等原因而刻意推迟排便,身体排便刺激的感知能力就会被减弱,排便就会被抑制,之后即使有时间了也不一定有便意,于是大便就排不出来了。久而久之,这种排便刺激的感知能力会越来越弱,排便的节律性开始丧失,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容物所含的水分过低,粪便过于干燥坚硬,以致不易排出,最后就导致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它包含以下几个症状: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两次排便间隔超过两天;排便时感到困难、费力和疼痛;粪便变硬并变成小球状;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直肠内疼痛或不适感;腹部胀气和腹胀感。
便秘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患病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饮食结构不当;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肠道菌群紊乱、肠道疾病;长期的精神压力;年龄因素;药物副作用。
肠道问题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和肠梗阻等可能导致便秘。
如果认为自己有便秘,应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进行诊断。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检查,如粪便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或X射线检查等,以确定便秘的原因。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内的毒素积聚,引起肠道疾病,如肠胃炎、肠炎、结肠炎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甚至会引起癌症等严重疾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营养吸收,影响心理健康,引起腹部不适,影响皮肤健康。
三、吃出健康
(一)如何才能改善便秘呢?
1.饮食调整 饮食上必须做出改变,三餐定时定量,早餐必须吃,同时需要提高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增加肠蠕动,从而减缓便秘症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年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是25~35克/天,成年人如果要达到这个需求量,每天要摄入不少于500克的蔬菜水果,且谷物中有不少于1/3的全谷类。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白皮书》显示,中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普遍不足,每日人均膳食纤维总摄入量约为 13 克。为了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我们可以每天多食用果蔬、全谷类、豆类、坚果等食物,并将这些食物合理分配于三餐中。比如,早餐中加入燕麦、芝麻、糙米等食物,中餐和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零食选择干果坚果。
哪些食物含膳食纤维多,且通便效果好呢?水果组:猕猴桃(尤其是黄金色的)、李子、西梅、百香果、梨、苹果。蔬菜组:菠菜、茄子、茴香、洋蓟、西蓝花、苦瓜、其他豆科植物。其他:亚麻籽、发酵酸牛乳、木耳、麸皮。
2.多喝水 身体中70%的成分是水,能够帮助排泄废物和润滑肠道,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建议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因此,每天应该喝足够的水来维持身体的正常水分平衡,或适量食用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西瓜、柚子、梨等。
如何判断饮水量是否合适呢?可以通过观察尿液颜色来进行初步判断。正常尿液的颜色是略带黄色或白色透明的,当机体缺水时,尿液的颜色就会逐渐加深,这时就提醒身体要喝水了。
3.多喝酸奶 酸奶经发酵后含有乳酸菌素,乳酸菌素可以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肠道环境,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还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进而改善便秘。酸奶中还含有益生菌,可以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调节肠道免疫系统,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道微生态,维护肠道功能,帮助排便。必要时可以尝试使用益生菌调理肠道。
4.增加运动量 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尝试一些臀部和腹部的训练,以增加肠道动力从而改善便秘。可选择的运动有散步、慢跑、游泳、跳广场舞等。
5.改善生活习惯,减轻精神压力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每天固定时间排便、不憋便等。最好清晨一大早按时去排便,有没有便意都去蹲,慢慢地就会有便意了。有便意的时候不要忍,一定要及时去排便。还可通过音乐、冥想、瑜伽和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减轻精神压力,多与人互动,改善焦虑,进而改善便秘症状。按摩可以帮助排便。腹部按摩法为:取仰卧位或者站位,双手放于回盲部(右下腹),顺着肠蠕动方向以柔和力度进行环状按摩,腹部下压2厘米,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6.调整药物用量 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导致便秘的药物,请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减少用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缓解便秘,请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便秘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使用润肠剂、轻泻剂、灌肠等方法治疗便秘。
(二)药膳方
药膳方一:鲜笋拌芹菜
食材:鲜嫩竹笋100克,芹菜10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竹笋煮熟切片;芹菜洗净切段,用开水略焯,然后与竹笋片相拌,加入适量熟食油及调味料,拌匀即可。
功效:降脂降压,清热通便。
药膳方二:雪羹汤
食材:海蜇100克,荸荠150克,香菜少许,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海蜇温水泡发,切碎;荸荠洗净、去皮、切片。共煮汤,熟后加入香菜、调料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清肝降火,滋阴润燥,生津通便。
药膳方三:木耳萝卜汤
食材:黑木耳20克,白萝卜25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水泡,洗净;白萝卜洗净、切块。加调味料,如常法烧汤,佐餐食用,每日两次,常食。
功效: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顺气利便,生津止渴。
药膳方四:豆芽雪菜炖豆腐
食材:黄豆芽150克,豆腐200克,雪菜100克,调味料适量。
做法:黄豆芽洗净,豆腐切成小块,雪菜洗净切小丁。炒锅放油烧热,放入黄豆芽炒香后加水适量,在旺火上烧开,待豆芽烂时,放入雪菜、豆腐改小火炖熟,佐餐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益气和胃,清热通便。
药膳方五:黄豆籼米粥
食材:黄豆30克,籼米50克。
做法:将黄豆洗净,浸泡12小时;籼米洗净,与黄豆同下锅,煮成粥,代主食用,每日两次。
功效:健脾开胃,润肠通便。
药膳方六:葵花籽粥
食材:葵花籽肉25克,粳米50克。
做法:将粳米洗净,与葵花籽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煮成粥,代主食用,每日一次,可通便降脂。
功效:降脂降压,消食开胃,润肠通便。
药膳方七:五仁粥
食材: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将五仁混合碾碎,入粳米共煮稀粥。食用时,加白糖适量,每日早晚服用。
功效:滋养肝肾,润燥滑肠,适用于中老年气血亏虚引起的习惯性便秘。
药膳方八:红薯粥
食材:红薯100克,小米50克。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一寸长,五分厚的小块。小米淘净,两者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润肠通便。
药膳方九:芝麻粥
食材:黑芝麻10克,粳米50克,蜂蜜少许。
做法:烧热锅,放入芝麻,用中火炒熟,当有香味时取出;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慢煮。至米八成熟时,放芝麻,蜂蜜,拌匀,继续煮至米烂成粥。每日两次,早、晚餐服用。
功效:补肾益气,润肠通便。
药膳方十:胡桃粥
食材:核桃仁5个,大米50克。
做法:大米洗净,核桃捣碎,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为稀粥。
功效:补肾纳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肾亏便结、腰酸气喘等。
药膳方十一:松仁粥
食材:松子仁20克,大米50克。
做法:松子仁研碎,大米洗净,加适量清水,煮为稀粥,早晚服食。
功效:生津润肺,补益肺气,适用于肺气亏虚便秘者。
药膳方十二:决明粥
食材:决明子10克,大米50克。
做法:决明子炒香后水煮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
功效:明目滋阴,润肠通便,降压降脂,适用于患高血压、高血脂的便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