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加串带来苦果——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怎么吃?
一、你见过吗?
读高中的小明是一位学霸,对他来说,高中生活既辛苦又充实。小明分秒必争,有时为了利用课间学习,连水都很少喝,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是如此。
高中生一般都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课余时间,很多男同学去打篮球。同学喊小明一起去,他总是摆摆手:“不去了,我想把这个知识点再复习一下。”去餐厅买个汉堡,又回到座位学习了。直到有一次学校组织体检,小明被医生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无独有偶,身材胖胖的李先生是个“社牛”(社交能力强的人),见到人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大家都亲切地喊他“李大哥”。每到夏天,烧烤摊上总能看到他胖胖的背影,一边撸着串,一边喝着冰啤酒,别提多惬意了。可是有一天,他闷闷不乐地拿着体检表在小区走来走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体检发现尿酸值超标,医生说这是得了高尿酸血症。医生告诉他,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还要减肥。李大哥很是配合,开始锻炼减肥,烧烤摊上那个熟悉的身影不见了,早晨的公园里、傍晚的广场上倒是经常能看见他。不过好景不长,毕竟烤腰子、烤肉串是他的最爱,李大哥不久之后又成了烧烤摊的常客。再见到李大哥时,他因右脚第一脚趾的关节疼痛被诊断为“痛风”。
二、原来如此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都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脑卒中和多种代谢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等)的独立危险因素。
那么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如何区分呢?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嘌呤可来源于食物、自身细胞代谢等。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或细胞代谢加快,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若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可导致痛风。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区别在于疾病发病机制不同、临床症状不同。
1.发病机制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饮食状态下,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从而引发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当血液中尿酸水平持续升高而达到饱和从而产生尿酸盐结晶,这些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和肾脏等组织就会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关节变形及红、肿、热、痛等,这就是痛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可以看作同一种病的不同阶段,高尿酸血症患者未必会出现痛风,但是痛风必是高尿酸血症。
2.临床症状 急性痛风患者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关节炎症状,还可出现痛风石的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关节畸形;高尿酸血症仅有尿酸升高的表现,一般不会出现临床症状。
虽然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内源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但高嘌呤饮食可诱发痛风,停止摄入后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因此,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促进尿酸排泄是痛风的膳食治疗原则。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进行治疗,帮助控制尿酸,延缓疾病进展。
三、吃出健康
饮食营养治疗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已广受认可。
(一)高尿酸血症患者调整饮食应遵循的原则
1.限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等呈正相关,故对于超重及肥胖患者应注意限制总能量摄入。已达到并保持适宜体重,应根据病情确定能量需要,一般每日总能量供应比正常人低10%左右。减肥应循序渐进,避免体重短期内过多、过快降低引起机体产生大量酮与尿酸竞争排出,造成血尿酸水平升高,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2.适量限制蛋白质和脂肪 因蛋白质降解为嘌呤使尿酸生成增多,因此应减少蛋白质供应。急性期以植物蛋白、牛奶和鸡蛋为主;缓解期可根据病情,适当食用禽、肉和鱼(建议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0.8~1.0克)。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应采用低脂饮食,脂肪供热比占总能量的20%~50%。
3.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可防止脂肪组织分解及产生酮,并有利于尿酸排泄。在限定总能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应占总能量的55%~65%。研究显示,果糖可增加腺嘌呤核苷酸的分解,加速尿酸合成,因此应尽量减少果糖摄入。蔗糖和甜菜糖等分解代谢后一半成为果糖,故亦应减少摄入。
4.控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 正常成人日常膳食嘌呤摄入量为600~1000毫克/天,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长期限制膳食中的嘌呤摄入量,具体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所处病期、有无合并症等区别对待。
(二)在痛风发作期该怎么吃
急性痛风发作期的食物选择: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丰富的食物,选择嘌呤含量很少的食物。可选择牛奶、鸡蛋、精制面粉、蔬菜、适量水果及大量饮水。
缓解期的食物选择:可在全天蛋白质摄入量范围内,选择鸡蛋一个,瘦肉、禽肉类、鱼虾合计每日小于100克,同时注意采用肉类焯烫的烹调方法减少嘌呤摄入。严禁单次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和缓解期均应避免摄入高嘌呤含量食物。
1.摄入足量维生素及矿物质 长期的低嘌呤饮食限制了肉类、动物内脏的摄入量,需适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的补充可同时促进组织中尿酸盐的溶解。蔬菜、水果、牛奶等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等元素,在体内氧化可生成碱性化合物,有利于降低血液和尿液的酸度,促使尿液碱性化,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可溶性。
2.低盐饮食 食盐摄入过多,尿钠增加,与尿酸结合生成尿酸钠沉积于肾脏,影响肾功能。另外,痛风患者多有高血压,宜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
3.摄入充足水分 充足水分的摄入有利于体内尿酸的排出。对于心、肾功能正常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每日饮水量应达2000毫升以上,如伴有肾结石者最好应达3000毫升以上。水分摄入以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为主。睡前或夜间亦应适量补充水分以防止尿液浓缩。
4.限制刺激性食物 酒类中乙醇代谢可增加尿酸合成,同时可使血乳酸浓度升高,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导致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因此痛风患者应忌酒。另外,尽管茶和咖啡的嘌呤含量少,但其中的咖啡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高血压、心悸等,易加重高尿酸血症伴发的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应少饮茶和咖啡。此外,应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5.注意食品烹饪方式 合理烹饪方式的选择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亦十分重要,恰当的烹饪方法可减少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因嘌呤易溶于水,故肉类食物烹饪前应先煮沸,弃汤后再烹调,可大大减少嘌呤的摄入量。
剧烈运动、突然受凉、疲劳、饮食、作息不规律等,均为痛风的危险因素。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和食用新鲜蔬菜是预防痛风发作的保护性措施。
(三)药膳方
药膳方一:薏仁粥
食材:赤小豆30克,薏苡仁20克,大米50克。
做法:将赤小豆和薏苡仁洗净,与大米一同放入沸水当中,熬粥即可。
功效:利尿,促进尿酸的排除,降低尿酸在体内当中的含量。
药膳方二:桃仁粥
食材:粳米50克,桃仁10克。
做法:先将桃仁捣烂成泥状,然后加水研磨成汁,过滤掉渣后,与粳米一同煮粥,煮至黏稠状即可食用。
功效: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特别适用于瘀血痰浊型的痛风。
药膳方三:土苓粳米粥
食材:土茯苓3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土茯苓煎成药液,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每天1剂,可经常服用。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增加血尿酸的排泄。
药膳方四:山慈菇蜜
食材:山慈菇5克,蜂蜜适量。
做法:山慈菇5克煎水,加一勺蜂蜜,每天服用1剂。
功效:解毒化痰,散结消肿。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成分,适用于湿热急性痛风发作期。
药膳方五:茯苓粥
食材:茯苓粉30克(或茯苓块用纱布包裹),米饭30克,红枣7个。
做法:茯苓粉、米饭与红枣共煮粥。
功效:健脾渗湿,用于痛风和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