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勇敢者的职业

航天员:勇敢者的职业

15—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麦哲伦对地圆说的证实,人类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此,人类探索的足迹开始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探索也开始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空间已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宇宙这片未知的领域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前去探索。

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人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空间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人,并由此揭开了载人航天发展史的序幕。从此,人类便增添了一种勇敢的职业——航天员。40多年来,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纪录,为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61年5月5日,谢波德乘坐时速8000多千米的水星飞船——“自由7号”飞往太空,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美国人。

1965年3月18日,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在宇宙中迈出了人类太空行走的第一步,开创了人类在太空行走的先例。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1963年6月16日至19日,苏联航天员瓦莲享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了70小时50分钟,成为在太空中绽放的第一朵“铿锵玫瑰”。

2003年10月15日,38岁的杨利伟搭乘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他也因此成为茫茫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游客。

2005年10月12至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同时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再续中国载人航天的新辉煌!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

然而,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也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融汇了现代尖端科技的载人航天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充满风险与挑战的事业。无论计划有多么好,太空飞行永远是极其危险的活动。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的“联盟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减压伞未能打开,飞船坠毁,航天员丧生。

1971年6月29日,在太空完成24天轨道试验的苏联航天员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返回地面,就在与预定降落时间还有30分钟时因减压操作失误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中学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

……

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更是震惊了全世界。此次灾难,使“是否继续进行载人航天飞行”重新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

面对如此严酷的航天飞行环境、极大的飞行风险、复杂的航天员保障系统以及昂贵的航天员培养,我们真的需要将人送上太空吗?当今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完善,无人驾驶飞机已投入使用,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是否应该用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航天员呢?

然而,根据美国、俄罗斯等国近40年载人航天的实践证明,任何自动化系统都无法替代人的作用。人的眼、耳、鼻、脑、手对飞船内外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随机应变能力。人和自动化系统结合后,能发挥更大的效力。

尽管进入太空风险多多,但载人飞行是探索太空的需要,人类只有进入太空,才能对太空进行真正的了解。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冒险,航天员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不畏惧,不退缩,义无反顾,甚至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升空的航天员,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钦佩。

人类航天史群星闪耀。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心搜寻了几十颗最耀眼的星座。正是他们,把人类遨游星空的朴素梦想一次次变成现实。无论成与败,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走近并了解他们,就是我们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