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太空斗士——斯雷顿
不屈的太空斗士——斯雷顿
1975年7月17日,美国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与苏联的“联盟号”宇宙飞船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了划时代的“太空对接”,而执行此次航天任务的斯雷顿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他等待这一刻,整整用了16年。
痛失飞天机会
1924年3月1日,迪克·斯雷顿(Deke Slayton)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斯巴达附近的农场。儿时的一次事故使他的左手无名指严重受伤,差点断送了他的飞行员生涯。1942年,中学毕业的斯雷顿进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学习飞行。二战爆发后,他作为轰炸机飞行员被派往欧洲战场,共执行了56次任务。后来,他又转往太平洋战场,驻防冲绳美军基地,先后7次执行对日本本土的空中轰炸任务。
二战结束后,斯雷顿进入明尼苏达大学深造,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被派往空军飞行教官学校任职。经过三年的磨炼,1959年,被美国航空航天局选为水星计划7人的一员,成为美国资历最老的航天员之一。
1962年,斯雷顿原本要继格伦之后执行第2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可是就在距自己的太空之旅到来之前的两个月,在一次例行的体检中,斯雷顿被发现心脏有问题(先天心房纤维颤动),而被取消了这次执行任务的资格。虽然他本人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但是医生的诊断书还是将他的飞天梦无情地击碎了。
要知道,赢得这样一次机会是何等的不易,将来是否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很难说。斯雷顿痛苦地看着机遇从手中溜走。后来,他的飞行任务由斯科特·卡彭特(Scott Carpenter)执行。斯雷顿也因此成为水星计划7人中唯一没有在水星计划中执行过任务的成员。
掌管航天员的“生杀大权”
因为心脏问题,斯雷顿不得不从心爱的航天员岗位上退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热爱的航空航天事业。1963年,他从空军退役后,开始以平民身份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开始时,他只是担任航天员部的副部长,不久他因工作兢兢业业而晋升为部长,负责管理与航天员相关的一切事务。这也就意味着他掌管了航天员的“生杀大权”,比如谁有资格入选航天员,谁又有机会遨游宇宙,有幸被选中的机组人员具体执行什么任务,等等。这些都得由斯雷顿来最后拍板决定。
挑选航天员这项工作看似容易,好像只根据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就可以确定相应的人选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斯雷顿深知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所以他平时处处留意,仔细观察,争取对每一位航天员的性格、能力、训练情况都了如指掌。
美国航空航天局确定航天员的最终人选时,都要征询斯雷顿的意见,而斯雷顿也从未让他们失望过,由他精挑细选的航天员们个个都出类拔萃,无一例外地出色完成任务。而航空航天局甚至从不出具书面的名单,最后确认的名单都由斯雷顿口头宣布。可见斯雷顿在美国航天界的位置。
斯雷顿不仅有决定航天机组成员的权力,而且在选拔新入选的航天员时,他的意见也至关重要。在面试准航天员时,他都要以考评委员会特邀评委的身份参加。如果有新人获准通过,斯雷顿还要例行负责给每一名新科航天员打电话,亲自道一声“恭喜”。
斯雷顿在双子星计划和阿波罗计划的航天员选择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甚至包括决定谁将第一个登上月球。作为水星计划的一员,他对其他仍然担任航天员的水星计划成员始终很关心,一直保证他们能够得到飞行任务。
与病魔顽强斗争
虽然在其他航天员眼中,斯雷顿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从他内心来讲,飞往太空才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他情愿飞往宇宙,也不愿意享有现在的权力。所以,他一边积极为美国航空航天局挑选和培养后备的航天员,一边积极配合医生加紧治疗自己的心脏病。这些活动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对太空飞行还有“非分之想”。
为了早日康复,斯雷顿在衣食住行方面全面节制自己的生活,他戒掉了烟、酒,甚至自己心爱的咖啡。为了让自己的身体始终处在最佳状态,他还每天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风雨无阻,十几年如一日。总之,对心脏哪怕有一丁点可能性伤害的事情他都毅然拒绝去做。反之,对之有利的事情,他都全力以赴。要做到这些,必须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需要惊人的毅力和耐心。而支撑他做这一切的就是他的飞天梦想。
苍天不负有心人,斯雷顿用自己的不屈意志等到了奇迹的出现:他的心脏不规则脉搏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了,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无论严苛的医生怎么突击检查,均未发现不规则的跳动。尽管如此,医生们仍然迟迟不肯发放“飞行许可证”。斯雷顿只好四处奔波,到处找寻专家为自己会诊,终于得到一纸珍贵的综合诊断说明书。最后斯雷顿要想上天还得经过航空航天局上级部门的核准,他又为此花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当他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飞行许可证时,时光已经流逝到1972年。
终圆飞天梦
当斯雷顿凭借惊人的毅力终于拿到航天飞行许可证时,恰逢阿波罗计划全面结束,无奈的斯雷顿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可随之而来的太空实验室计划也早已选定了相应的人选,他半点插足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消息无疑对斯雷顿是个巨大的打击,而已经提上日程的航天飞机计划在当时看来还是遥遥无期。斯雷顿追求一生的航天梦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俗话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就在斯雷顿最为沮丧灰心的时候,命运之神终于再次眷顾他。197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莫斯科时和柯西金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签署了一项两国宇宙飞船实现“太空对接”的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决定选拔3名航天员来完成这次史无前例的重要任务。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斯雷顿清楚地知道,这次机会恐怕是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了,如果错过将会抱憾终身。为了抓住这次机遇,他毅然辞去了待遇优厚、位高权重的航天员部长职位,以一名普通航天员的身份投入航天训练。
作为航空航天局的几朝元老之一,和那些踌躇满志而又条件优秀的新人们竞争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众所周知,只有3个人有机会进行这次太空旅行,大家个个都是铆足了劲地训练,谁也没有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手下留情。
最后,斯雷顿凭借出色的技术和身体条件毫无争议地赢得了一个名额,入选“阿波罗—联盟号”的机组成员。1975年,飞船进入航天倒计时状态,而斯雷顿也年满51岁。从披上宇航服起,他等待这一天,等了16年之久。当年知晓此情的美国公民,纷纷写信或打电话给斯雷顿,向这位不屈的太空斗士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
1975年7月15日,“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和“联盟19号”在各自的国家发射升空,两者间隔了七个半小时,它们于7月17日在太空实现了历史性的对接。三小时后,两艘飞船上的指令长美国的斯塔福德和苏联的列昂诺夫在“联盟号”的舱门处进行了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在太空的第一次握手。两国的航天器共连接了44小时,其间包括斯雷顿在内的三位美国航天员和两位苏联航天员交换了国旗和礼物(包括后来被栽种的树种),并互相交换了签名,参观对方的航天器,合作进行科学实验,一起进餐以及使用对方的语言。7月17日,斯雷顿一行三人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使命后平安返回地球。
让记者头疼的采访对象
与斯雷顿打过交道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感受,他宽以待人,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他甚至一度被奉为美国男人的偶像,被认为身上集中了美国男人的所有优点。对于这样一位历经16年的奋斗终于梦想成真的宇航元老来说,身上的新闻点自然不少。飞天归来以后,斯雷顿一直是新闻记者们的重点“关照”对象。不过让记者们十分头疼的是,斯雷顿的身上似乎没有什么新闻可挖。
通常记者采访航天员时,都会要求他们回答一些诸如宇宙之行对精神、心理有什么特别感受之类的话题,包括神灵、人类、宇宙、生死、意识等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对大多被采访的航天员们来说,他们也都愿意敞开心扉,用自己的方式回答这些千篇一律的问题。然而生性木讷、严肃的斯雷顿可说是个“异类”。对于此类问题,他总是答非所问,闪烁其词,要不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让那些资深记者都十分无奈。
不过要是据此认为斯雷顿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如果你掉转话锋,向他提及那些与宇宙飞行相关的话题时,他就会滔滔不绝地侃侃而谈,甚至连你插话的空都没有。而当你认为他打开了话匣子,将话题再次引入到那些颇敏感的内心感受时,他便立刻警觉地支支吾吾,甚至缄口无言。或许,要想探究斯雷顿内心世界的人们只能从他的那本书《迪克·斯雷顿自传》(Deke!:An Autobiography)中去寻找答案了。
完成自己的飞天梦想后,斯雷顿又重新回到美国航空航天局航天员部长的位置上,并一直干到他58岁退休为止。退休后,他成为位于休斯敦的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总裁,潜心研制小型商业火箭。他还参与了“Conestoga”火箭的设计和生产,并于1982年9月9日成功发射。除此之外,他还对竞技飞行产生了兴趣。
1988年,斯雷顿与前航天员谢泼德合作写了《月球之旅:美国去月球的内部故事》(Moon Shot:The Inside Story of America's Race to the Moon)。这本书于1994年被搬上荧幕,可惜斯雷顿最终没能看到这部电影。他于1993年6月13日因脑瘤去世于得克萨斯州的里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