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中的“钢铁前锋”——景海鹏

航天员中的“钢铁前锋”——景海鹏

“对失败的理解,可能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见地、见解,我感觉在航天队伍中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一张照片改变命运

1966年9月,景海鹏出生在关公故里——山西运城,他在兄妹三人中排行老大。虽然从小就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景海鹏身上却有着别的小伙伴所没有的不服输的劲头,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体育成绩也十分优异,尤其是篮球打得好。他打篮球时喜欢穿一件白背心,上面画着一只海鸥,所以大伙都喜欢叫他“海鸥5号”。

img179

读高中时的一天,景海鹏代表他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打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

这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景海鹏的眼睛一直不愿从照片上挪开。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1984年,空军某部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当时是因为学习时间太长,劳累过度,眼睛里有些血丝,所以体检没有通过。

img180

这次落选对凡事追求卓越的景海鹏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当时连门都不肯出,说“没脸见人”。然而更大的打击来了——父亲打算让他退学。后来村里的电工到景家串门,见状就劝景海鹏的父亲让儿子再读1年,并让景海鹏在父母面前表态。景海鹏说:“如果再考不上飞行员,我就不活了。”就这样,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

转入解州中学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别注意锻炼身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

空中的“神射手”

从学校到飞行部队,景海鹏一路拔尖,无论是什么考核,他都是名列前茅,不甘人后。在他的心目中,人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才能被他人认可。

1988年,景海鹏顺利从保定航校毕业。1991年6月份,他被分配到南空驻无锡机场某部,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凭借出色的表现,几年后他就被任命为领航主管。

景海鹏在担任飞行员期间也一样踏实认真,刻苦钻研飞行技术。他的教员也是他的上级许骥,对这个山西小伙子印象深刻:“海鹏比较好强,不服输。”

img181

在景海鹏这批飞行员中,每个人素质都比较高,然而他却是最善于钻研的。每次教员带队飞行时,都要在着陆后讲一讲训练当中的问题。景海鹏对此特别重视,不光认真听,还会去翻很多资料,做些理论上的研究,再加以验证。

钻研的刻苦与飞行技术的提高是成正比的。有一年,团里在太湖上空进行空靶实弹射击训练,前面一架飞机拖着长长的靶子起飞后,后面两架飞机再跟着起飞,全程保持目视联系,一直跟着这架飞机,等到进入射击空域后,跟在后面的第一架飞机开始瞄准攻击;完成任务后,第二架飞机再开始攻击……这是全团第一次组织这样的高难课目训练,景海鹏驾驶飞机打空靶创出了上海空军的最好纪录——30发炮弹,命中了26发。上海空军的司令员也赶来了,说:“我看看小景是怎么打的?”当空靶展示在司令员面前时,他竖起了大拇指,“小景有的炮弹是从一个孔穿出来的。”

钢铁前锋

景海鹏驾机飞行是一名高手,打起篮球来也是一把好手!“景海鹏的球技很棒,在他们这批飞行员中,水平是数一数二的。”许骥说。

团里规定每天都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常规运动如篮球、长跑等,还有一些针对飞行员的特定项目如悬梯滚轮等,大家比较喜欢的是打篮球,每次都少不了景海鹏,他在篮球场上从来都是非常突出的一个。

其实,这和景海鹏从小就喜欢体育运动是分不开的。他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整天和高年级的同学打球。因为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景海鹏不服输,找一切机会上场。上三年级后,个头高了些,体育老师就把学校里用旧的篮球给他玩,他就在院墙上画一个圈,模拟篮球架投篮。到了部队,他仍然勤加练习,打起篮球来当然是得心应手。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钢铁前锋”。

同时,景海鹏在战友当中的号召力与组织能力也非常突出,在训练基地的时候他就是区队长(相当于班长),到了无锡机场后虽然没有设置这个职务,但大伙儿还是特别“认”他:由他招呼去打篮球,很快一帮人就能聚到一起;教员们要求飞行员自己去完成的一些科目,也都是先交给他,然后再分下去。

不辱使命

景海鹏在无锡机场服役到1996年的11月24日。之后,他参加了航天体检,1998年1月8日经过复选,他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在航天员训练期间,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是“精”,是“细”。和刘伯明搭档后,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协作能力,做到和队友的默契,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合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005年6月,景海鹏入选“神六”航天员飞行乘组梯队。虽然最后没有飞往太空,但他并不遗憾。他说:“航天队伍没有失败者,永远没有失败者。不管谁上,他是一个执行者和实践者,所有人梦想的实践者。”

2008年9月25号,“神舟七号”发射升空,景海鹏与队友终于圆梦太空。

9月27日16时34分左右,出舱活动开始。所有的人都从电视直播中看到,翟志刚费了很大劲,终于打开了舱门、出舱。就在此时,景海鹏突然发现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事后,经过查实,这只不过是一个传感器虚警。

img182

然而就是这次遭遇火警,让景海鹏和队友们经受了真正的考验。

身处返回舱内的景海鹏,当时心情非常复杂。“翟志刚正在出舱,在太空中非常安静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红色报警,就在我的正前方。很吓人。同时,还有语音提示‘轨道舱火灾’,不停重复。”他说,在地面模拟这种特别情况也训练过,但真实情况出现跟地面心里感觉完全不一样。

为尽快到舱内检查,航天员们临时变更了预先的顺序。刘伯明先将国旗递给翟志刚,趁翟展示国旗的工夫,他赶紧返回舱内检查火警。

找了一圈没找到,他就问景海鹏在第几个点,景海鹏告诉他在第二个点,没有。他又检查食品加热电路,确实没有。

景海鹏又以最快速度检查一遍,对照应急故障手册,看两舱非连通情况下一舱火灾的故障预案。出现火灾后他报告过三次,第一次是“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请地面检查确认”;第二次在屏幕上看着翟志刚出舱,国旗挥完了准备下一个动作的时候,报告“请再次检查”;第三次报告则是让人安心的“火灾信号消失”。

这时候,大家的心里才踏实了。

2008年9月28日傍晚,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注目下,“神七”凯旋归来!景海鹏和另外两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圆满完成任务,乘坐“神七”顺利返回祖国大地。

img183

2008年11月7日上午10点,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景海鹏“英雄航天员”称号,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他颁发了航天功勋奖章和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