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太空的“中国龙”——费俊龙

遨游太空的“中国龙”——费俊龙

2005年10月12日,自小喜爱绘画的费俊龙没有想到,自己没有成为一名专业画师,却在20年前把自己的作品从纸上“绘”到了蓝天上,继而又在这个金色的秋季“绘”到了更加浩渺的太空!

在蓝天上“绘”出精彩画卷

1965年5月,费俊龙出生于江苏昆山巴城,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江南小镇。费俊龙是家中最小的男孩,受宠程度可想而知。

img154

小时候,费俊龙很羡慕军人,喜欢战争片和红五星。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五星,刷上红漆,戴在头上。恰巧,他的姐夫也是当兵的,于是一身戎装的姐夫成为他最早的崇拜偶像。军旅情结就这样早早种在了年幼的费俊龙心中。

由于家境贫寒,10岁的费俊龙边上学边挣工分,背麦子,背稻穗,背河泥,一天下来挣3个工分;他还在业余时间割草喂兔子,帮妈妈做饭。虽然农活繁重,但他胆大心细,从没摔过跤,全身上下没有留下一道疤痕,为以后通过招飞考试扫除了障碍。

上中学的时候,费俊龙十分顽皮,有时会用小虫子吓唬班上的女同学,但在一桩桩“调皮”事件中,他从不挑头,只是积极响应做“从犯”。他多才多艺,学习好,文采出众,尤其喜欢画画,然而年幼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将来能将自己的人生画卷“绘制”到浩瀚的太空。

1982年,高中毕业的费俊龙碰上了空军来学校招收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翱翔在广阔的蓝天上画出的画卷,一定比用自己手中的笔画出的更美吧?他瞒着家里,悄悄地报名参加了飞行员体检。

img155

费家到费俊龙这一代已经是三代单传,他上边有两个姐姐。生他的时候,费家宝贝得不得了,特别是爷爷,高兴得整天合不拢嘴。长辈们都把他叫“三囡囡”,特别当心肝宝贝。爷爷不舍得费俊龙去当兵。他对爷爷说:“我已经长大了,周总理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我比总理那时大多了,能好好照顾自己。再说,我去的是部队,不是其他地方。”

“既然选择了上天,那就要好好飞。”从军前父亲的嘱托,成了费俊龙的人生座右铭。两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从空军飞行学院毕业,正式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进入航校以后,费俊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同期航校学员中一直是出类拔萃的。由于表现出色,毕业时学校决定要他留校,按大队长的话说:“费俊龙在天上飞,我可以丢掉话筒,不用我指挥他也能安全飞回来。”

在从事飞行教学训练的15年中,费俊龙带出了30多名学员,曾被评为军区优秀教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已将飞行融入自己的生命。

作为一名飞行教员兼飞行员,费俊龙对自己职业的危险性早有认识。面对各种飞行事故,他做了深刻思考,将各种事故归类分析,编写了一部题为《警钟长鸣》的飞行事故调查报告。在这本书里,他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告诫战友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飞行,上天以后思想千万不能开小差。

img156

亲自处理过几次飞行事故的费俊龙,自己也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那是在1992年7月的甘肃张掖飞机场。费俊龙对新型飞机的高空性能进行试飞。在试完飞机的最大转速后,他问机械师:“油加满了吗?”机械师回答:“加满了。”第二天,费俊龙又驾机飞行,飞到8000多米的高空时,油箱灯突然报警,油不多了。

危急时刻,费俊龙没有慌张,而是边向地面报告,边驾驶飞机往回飞。返回途中,为了尽量节省燃油,他打算空滑迫降。地面指挥员告诉他:“油不够了,跳伞吧。”但费俊龙没有放弃,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驾驶技术,最终安全降落。

等飞机着陆后,机械师拿试油杆插进油箱一测,竟然一点油都没有了。也就是说,如果晚回来哪怕一分钟,飞机都会“空中停车”。就这样,凭借过人的勇气、过硬的技术与冷静的头脑,费俊龙在32岁那年成了一位年轻的空军特级飞行员。

“比在空军飞得更高。”

费俊龙第一次听到“航天员”三个字是在1996年6月,当时他对航天员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很清楚,以为跟飞行员差不多。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报名。结果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他入选了中国第一批航天员。当了航天员以后,家里很长时间都不知道他究竟干什么工作。有一次,妈妈忍不住问他到底做什么。他说,还是飞,不过要比在空军飞得更高。

img157

从“神舟五号”开始,航天员训练本身就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把近40万字的飞行手册全部背下来了,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有一次训练时,教员出了一道题:“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教员准备的标准答案是5种,费俊龙竟答了6种。检验结果证明,费俊龙是对的。

训练残酷,优选落选更残酷。14名航天员谁都想第一个上天,但是必须选择最优秀、最全面的。看到杨利伟代表中华民族完成了历史使命,费俊龙从内心感到骄傲,失落感变成了一种喜悦。杨利伟在天上飞的时候,费俊龙一直在指挥控制大厅值班。升空的时候,他流下了热泪。他说:“哭,实际上就是分享胜利的喜悦。”同时他也相信经过努力,自己今后还会有突破。杨利伟对他的评价是:费俊龙比较活泼,他是航校教员出身,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

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

2005年10月12日9时,秋风,掠过无边无际的戈壁滩,稍显臃肿的航天服丝毫没有影响费俊龙和聂海胜矫健的身姿,他们迈着军人特有的整齐步伐,走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出发!”

img158

2005年10月14日,是费俊龙进入太空的第三天。16时30分,费俊龙用双手撑住船舱中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前滚翻!仿佛意犹未尽,费俊龙又连续翻了3个筋斗。其间,战友聂海胜一直在为他拍照,两人不时相视而笑。

身手矫健的费俊龙从没翻过如此费力和缓慢的筋斗,当然,他更没有翻过如此“高”水平和大速度的筋斗——在343千米的高度上,在3分钟里连翻4个筋斗,每翻一个筋斗,他都要飞行351千米。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毕竟是神话故事,而费俊龙这一连串动作,却创下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第一:第一个把筋斗翻到太空的中国人。

这4个略显笨拙的筋斗,却使电视屏幕前的亿万中国人感受到了巨龙腾飞般的激动和振奋。连费俊龙自己也没有想到,名字里的“龙”与自己的命运竟如此相近。

img159

如果说他在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时就获得了如蛟龙般纵横长空的能力的话,在他成为一名航天员并乘坐“神舟六号”飞上太空后,这条“龙”更是扶摇直上,成为龙的子孙中第一批进入“天宫”的人。

在太空中,费俊龙一共飞行了115多个小时,飞行距离超过325万千米。其间,他第一个打开了返回舱门进入轨道舱,第一次脱下舱内压力服,换上工作服,并与战友聂海胜一道在轨道舱中完成了各种科学试验……

从田野间背着宣纸去上学、梦想着做一名画家的少年,到今天亿万人瞩目的英雄航天员,费俊龙的人生仿佛就是一个不断提升高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