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何多苓:乡土现实主义的唯美诗境

何多苓:乡土现实主义的唯美诗境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多苓被一种盲目的激情所驱使,不厌其烦地精细描绘草地、毛发与衣褶的质感,呈现小女孩复杂细腻的情绪变化,在苦心经营的唯美诗境中逐渐找到了自己。自《春风已经苏醒》之后,何多苓创作的《老墙》《青春》《蓝鸟》以及连环画《雪雁》等,均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反响,继续在优雅、唯美与感伤交融的诗意营造中追求艺术的超然之境,溢出“伤痕美术”或“乡土现实主义”等外在术语的粗糙归类。

何多苓:乡土现实主义的唯美诗境

1969年,21岁的何多苓[30]上山下乡浪潮中奔赴四川凉山插队。在艰辛的劳作之余,何多苓徜徉在天高云淡、群峰万壑的凉山自然美景之中,沉浸于读书、作曲、画画的静谧愉悦中。在似乎“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的岁月里,何多苓的生命不知不觉地编入大凉山的那一片冬季也不会凋零的枯草地中,习惯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的何多苓总结自己——“天生是个审美的人”[31]

1981年,已在四川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何多苓,深为《世界美术》刊登的赵毅衡介绍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的文章与插图《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所震撼,这位隐居宾州小镇上的美国画家营造的细腻、神秘、孤独、忧伤与天人合一之境,让何多苓将宾州乡间与插队的大凉山建立起了精神气息上的链接。何多苓将知青期间躺过无数次的枯草地与神情专注的孤独乡间女孩、直观前方的牛以及仰天而视的狗组合在一个春意复苏的场景之中,化作毕业创作的《春风已经苏醒》(图2-7),为中国画坛掀起一股强烈的“怀斯风”,也成为当代艺术史上的唯美经典。

《春风已经苏醒》这幅画中神情专注的乡间小女孩,处在充满幻想的豆蔻年纪,坐在草地上,微微扭过头来,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的身前。她的眼睛清澈见底,未有任何文明与教化、社会历史、世俗与功利的浸染。她的眼睛里如果记载了什么,正如学者汪民安、宋晓萍所指出的,她唯一的记载就是自然,这是一个卢梭意义上的孩子。

她的右手托着下巴,食指很自然地放进嘴里,毫无疑问,这一动作出自乡野孩子的本能。这一出自本能引发的自然动作,是一种并未被任何都市文明所教化形成的习惯,意味着她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似乎她被父亲学校、社会或者整个成人世界所放逐……她似乎只有身体的长大和发育,社会并没有干预她,她是自然的产物。她的眼神也表明了这一点:单纯,没有世俗气,没有计算,没有痛苦,也没有喜悦充斥其中。也就是说,眼睛没有杂质。这是婴儿般的眼睛。身体长大了,但是眼睛却一直没有变化。”[32]

画面中的小女孩,其同伴只有仰天而视的狗与直观前方的牛,一起沉浸在春风拂过的草地中。未被任何文明浸染过的人、动物植物一道构成了一个没有任何对立、紧张的淳朴乡野世界,人、狗、牛仿佛从草地上生长出来而被自然永恒地孕育,这是一个纯粹、自然的世界,这是一个拒绝各种社会与艺术喧嚣的朴素世界,这是一个被美与诗意亘古观照中的世界,这是一个渴望被春风带来新的希望的世界,这是一个大音希声需要观者用心聆听的世界,这是一个只需对自然沉默静观而无需任何外在真理灌输教诲的世界,自然与乡野构成的诗意唯美气息在画面的每一个细节中蔓延开来。何多苓被一种盲目的激情所驱使,不厌其烦地精细描绘草地、毛发与衣褶的质感,呈现小女孩复杂细腻的情绪变化,在苦心经营的唯美诗境中逐渐找到了自己。(www.daowen.com)

图2-7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布面油彩,96×130cm,1981年

何多苓在创作这幅作品的过程中,用细毛笔一笔笔勾勒出小女孩身边的枯黄的草,尽管这种自己研发出来的技巧与安德鲁·怀斯的作画方式大相径庭。画中仰天而视的狗的原型来自四川美院一位老师家里养的一只小犬,在何多苓的笔下充满了乡野气息。何多苓花了三个月才得以完成这幅毕业作品,这件呕心沥血之作起初并未得到起码的肯定,指导老师甚至拒绝给其打分,认为这种画法根本不是其所理解的油画,致使何多苓并未从研究生班顺利毕业,另外还有“情调低下、格调不高”等批评意见。直到何溶、栗宪庭力排众议,将《春风已经苏醒》发表在《美术》杂志1981年第12期的封面上,这件作品才渐获嘉许,并被业界评价为“整个作品的情调是抒情的、诗意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成为“思想解放的寓言” ,被视作开启了中国乡土写实绘画的新途径——用伤感的意象和抒情意味展开对人和人的生命、情感人性的理解与描绘,开辟了中国油画创作的新领域、新视角与新的美学意味。栗宪庭在对这件作品的评价中写道:“何多苓正是以其独特的绘画性、灵动的笔触、对造型的把握,以及细微的层次感、微妙的灰色和彩色的交织,来探索写实主义的可能性的。”[34]《春风已经苏醒》在参加“法国春季沙龙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4月29日第十六版曾对比作专文报道,略有遗憾的是,仍将这幅作品误作“‘伤痕美术’的代表”,但称其“追求中国油画的至高境界”倒不算是过誉之辞。

自《春风已经苏醒》之后,何多苓创作的《老墙》《青春》《蓝鸟》以及连环画《雪雁》等,均引起了美术界的强烈反响,继续在优雅、唯美与感伤交融的诗意营造中追求艺术的超然之境,溢出“伤痕美术”或“乡土现实主义”等外在术语的粗糙归类。在后来风起云涌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术风潮中,何多苓因始终坚持架上劳作的绘画性与诗意性的交相融合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