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数据库对象
Access 2010数据库是一个容器,可以存放其他对象;Access 2010数据库是一个单一文件,其扩展名为.accdb,数据库中所有对象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文件单一便于计算机对文件管理和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
Access 2010数据库包含6个对象,分别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通过这些对象来管理和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任务2.2 打开“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简述数据库的对象、作用和层次关系。
操作步骤:
1.数据库对象及作用
打开“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单击“浏览类别”下拉按钮→“所有Access 2010对象”,显示数据库中的6个对象,如图2-2所示。
图2-2 数据库窗口
(1)“表”对象。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单击“表”对象右侧的“展开/折叠”按钮,展开数据表,显示“表”对象中已建立的表对象。双击“学生表”,以“浏览视图”的形式显示学生表的所有信息,如图2-3所示。
图2-3 “表”浏览视图
“表”对象是数据库中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一个保存数据的容器,是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表由不同的列、行组合而成,列称为字段,有指定的字段名及数据类型;行称为记录,由所有字段组成。
Access 2010数据库一般包含若干个数据表,用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2)“查询”对象。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展开“查询”对象,双击“Access数据库应用优秀成绩查询”,运行查询,以“数据表视图”显示查询结果,如图2-4所示。
图2-4 “查询”数据表视图
查询对象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或查询中筛选出需要的字段,组合为记录,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集合称为查询结果,以“数据表视图”显示。
查询结果是一个动态数据集合,更改了数据表中数据,运行查询,查询结果显示数据源中最新的数据。
(3)“窗体”对象。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展开“窗体”对象,双击“学生窗体”,以“窗体视图”形式显示学生信息,如图2-5所示。
图2-5 “窗体”窗体视图
“窗体”对象是用户与Access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提供数据库的操作界面,通过窗体,可以输入、编辑和显示数据。
窗体的数据来源于“表”或“查询”,利用窗体可以将数据库各对象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4)“报表”对象。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展开“报表”对象,双击“教师报表”,报表以“打印预览”形式显示教师信息,如图2-6所示。
“报表”对象是用于创建报表,通过报表可以分析、统计数据或以特定方式打印数据。“报表”对象的数据来源于“表”或“查询”。
图2-6 “报表”打印预览窗口
(5)“宏”对象。
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展开“宏”对象,选项“打开学生窗体宏”,右击,选择快捷菜单→“设计视图”,打开宏的“设计窗口”,如图2-7所示。
图2-7 “宏”设计窗口
单击“运行”宏,显示“宏”运行的结果,如图2-5所示。
“宏”对象是指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其中每个操作实现特定的功能。“宏”操作可以无条件执行,也可以设置一定条件,当条件成立时,执行相应操作。
“宏”设计后,双击运行,执行“宏”设计的操作。
“宏”可以简化用户的操作,使一系列重复性的操作通过“宏”自动完成,从而使数据库管理和维护更加简单。
(6)“模块”对象。在“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窗口中,展开“模块”对象,双击“圆面积计算模块”,打开“代码窗口”,如图2-8所示。
图2-8 “模块”代码窗口
单击“运行”,在“输入框”中输入圆的半径,如图2-9所示,“输出框”中显示圆的面积,如图2-10所示。
图2-9 输入框
图2-10 输出框
“模块”对象是将VBA编写的过程和声明作为一个整体保存在数据库中,其实质是通过编程语言来完成数据库的操作任务。
2.对象层次关系
Access 2010数据库的6个对象,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工很明确,各自完成数据库的不同方面操作,但又相互关联,从功能和彼此间的关系角度来说,6种对象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表”对象和“查询”对象、它们是数据库的基本对象,用于在数据库中存储数据和查询数据。
第二层次是“窗体”对象和“报表”对象,它们是直接面向用户的对象,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
第三层次是“宏”对象和“模块”对象,它们是代码类型的对象,用于通过组织宏操作或编写程序来完成复杂的数据库管理工作并使得数据库数据管理工作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