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相寺

慈相寺

慈相寺古名“圣俱寺”,这里保存下的砖塔、大殿、佛像、壁画都是金代作品,弥足珍贵。古寺近年得到了修缮。

978-7-111-46846-2-Chapter03-19.jpg

慈相寺古名“圣俱寺”,这里保存下的砖塔、大殿、佛像、壁画都是金代作品,弥足珍贵。古寺近年得到了修缮。慈相寺创建不晚于唐肃宗时期。宋仁宗庆历年间始建麓台塔,皇祐三年(1051年)改为慈相寺,后在宋金战争中被毁,金天会年间重修。现正殿和砖塔是金代遗物,其他建筑为清代重建。寺院坐北向南,三进院,山环水抱,蔚为壮观。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是山门、戏台、前殿、正殿和麓台塔,东西两侧有钟鼓楼。正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前出廊。用材硕大、古朴。从梁架门窗风格,结合寺内历代碑刻记载可确认大殿是金代建筑。殿内现存横三世佛坐像(即药师佛、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壁画100多平方米,线条简练,是金代精品。

重修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5)的麓台塔原称无名大师灵塔,造型古朴,平面为八角形,高48.2米,是9层楼阁式砖塔。塔座南出抱厦门三间,可以进入塔内。塔下四周有清代建窑16孔。塔身2至7层建斗拱,8至9层素面。塔顶覆盆莲瓣,塔刹已毁,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内空心,各层间有楼板、木梯可登,各层南北向开明窗。寺内所存历代碑刻9件,记载了慈相寺的历史和故事,历史价值很高。其中宋庆历六年(1046年)凿刻的《大宋西河郡圣俱寺麓台山碑》有5米多高。

978-7-111-46846-2-Chapter03-20.jpg

实用信息

平遥县城东10公里冀郭村东北

平遥县汽车站开往襄垣乡公交车途经,票价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