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洪石窟
2025年10月13日
子洪石窟
石窟在子洪村西侧昌源河边的双泉山崖上,坐西朝东,最早开凿于北朝时,隋唐和明代均有开凿。
石窟在子洪村西侧昌源河边的双泉山崖上,坐西朝东,最早开凿于北朝时,隋唐和明代均有开凿。由于自然风化和岩石不利于雕凿和保存,保护不力,现只残存约十几窟。距地面高约7米的第1窟只有北壁造像保存较好,唐代风格。第2窟已无造像。第3窟紧贴地面,残存北朝风格造像,依稀可见明代题记。第4、5窟风化严重。第6窟保存尚好,艺术价值最高,窟内呈方形,5米见方,窟顶弧形,朝东有方形窟门,门框内左右两壁满布造像。窟内残留红色主色调,存大小造像18尊。正壁主尊背后残留火焰型大龛,毁损严重;南侧主像保存最为完好,北朝风格。半山腰的第7窟形制保存最完整,高约3米,深宽各约3米。窟内造像是孔子和其弟子颜子、曾子,像高约一米左右,是较罕见的儒教造像窟。据康熙版《祁县志》记载,开凿于明嘉靖时期。
实用信息
县城东南17公里子洪村东南山腰
祁县广场或交通局门口乘公交车到子洪村,车票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