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建筑格局和精美的传统建筑艺术体现了乔家严谨的家风和晋商巨子的雄厚实力。

978-7-111-46846-2-Chapter04-21.jpg

乔家大院是晋商大院中名声最大、游人最多的大院之一。乔家大院是当地人对它的俗称,保存完好的院落宅名为“在中堂”。大院曾经的主人乔致庸因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而为人所熟知。“在中堂”是取自乔致庸的名字,庸为中庸,取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之意,故定宅名为“在中堂”。现在,乔家大院作为民俗博物馆,展出乔家发展史、晋商发展史、晋中民俗展。展出的文物一部分是乔家原物,如乔家祖传的两件宝贝——九龙宫灯和犀牛望月镜,更多的是管理部门为筹建民俗博物馆而从各地征集来的。这些旧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已成为文物。

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4175平方米,共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院落建筑平面为双“喜”字形,为传统中式结构。宅院周围的高墙围拢达十几米,上有女墙垛口。房顶上有140余个烟囱,形制各异。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80米长的笔直石铺甬道,把6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部分。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4座,门楼、更楼、眺阁共6座,各院之间的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

乔家大院北部的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是老院(东北院或筒楼院)、西北院(明楼院)、书房院(花园);南院3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6个大院的名称也表明了乔家大院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老院的建筑时间最早,为三进五连环套院。正房为二层楼硬山顶,面阔5间,有气派的明柱木雕入户门楼,这里是乔家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地方。正房东的里偏院是厨房和食堂,外偏院是私塾院。西北院和老院的格局基本相同,最大区别是正房二楼为明楼,采用全木雕花隔扇门,木雕雀替、扶栏砖雕的精湛和细腻工艺让人惊叹。西北院典雅富贵,是乔家各院里的精华。书房院比较宽阔,内部现在建设成为花园,游人可以在此小憩。南侧3个院子均为二进双通四合院。新院的建筑时间为民国,窗户带欧式风格,采光较好。

乔家大院主次分明、尊卑有序的建筑格局和精美的传统建筑艺术体现了乔家严谨的家风和晋商巨子的雄厚实力。

经过最近几年的规划和精细施工,位于在中堂周围、原乔家其他家支的德兴堂已经开放,保元堂、宁守堂也复建完工。

978-7-111-46846-2-Chapter04-22.jpg

宁守堂是乔致庸祖父乔贵发的次子乔全义的堂名,保元堂是乔全义次子乔超五的堂名。宁守堂和保元堂的乔家人均以考科举为主,乔超五为咸丰九年(1850)的举人,光绪初补新城知县,在他的影响下,乔姓这一支多有功名。重修后的宁守堂和保元堂共有三个院、南北67间房。其中,宁守堂主要作为乔家的旅游商品区,共分成银器、玉器、珠算、古灯和机动内容五大展区。保元堂则主要展示清末民初汉民族的农事习俗、岁时节令、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等民俗内容。除春、夏、秋、冬四个展区外,还有一个专为社火设置的展区。

社火是人们宣泄欢快情绪的一种街头表演艺术,集音乐、舞蹈、美术、技巧、武术于一体,是祁县人在元宵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其具体形式有龙灯、背棍、撅棍、顶杆帆、火流星、抬扛箱、高跷、狮子舞、二鬼摔跤、竹马、牛斗虎、旱船、刘三推车、抬轿、刀舞、棍舞、打花棍、踩街、扑蝴蝶、钻钱鬼、彩车等。“社火展区”以古城老街作为背景,用泥塑形式将祁县人闹社火的热闹场面展示出来。

这些院落和在中堂一样,都是乔家各支的宅邸,它们复建后开放,为我们呈现出乔家宅邸全盛时的风貌,也加深了我们对晋中民俗文化的全面了解。

木雕、砖雕、石雕、牌匾、彩绘是乔家大院值得欣赏的建筑细节,同时也是山西近代民居建筑艺术的代表

978-7-111-46846-2-Chapter04-23.jpg

木雕

乔家大院的木雕广泛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等手法,遍布各院。据统计,全院存有木雕作品300余件,集中体现在门楼、外檐、门窗和隔扇等位置。

门楼上的雀替是木雕的重点部位,也是乔家木雕最精彩的部分。正院门楼的骑马雀替跨度达到2米,每组都在中央另镶嵌一个30厘米见方的木雕图案,主次分明,更显高贵华丽。雀替木雕的题材主要有葡萄百籽图(多在正房门楼,寓意家族兴旺、财源滚滚)、博古图(仙人、古物等)、八骏九狮图、松柳图等。垫板木雕的题材多是暗八仙、四季花卉图案。乔家的木雕门窗多为浮雕或镂空手法。隔扇是木雕的另一主要位置,上部多菱花和直棂造型,下部多线刻浮雕装饰、人物故事或山水花卉等。明楼院过厅的五福捧寿木雕隔扇门刀法纯熟、线条流畅,最为精湛。匾额木雕中则以“会芳”荷叶匾最为出色。

978-7-111-46846-2-Chapter04-24.jpg

砖雕

乔家的砖雕有堆塑法和雕塑法,技法有浮雕、透雕、圆雕等。

砖雕的部位有照壁(影壁),重要作品是大门前的百寿图照壁、新院内的“省分箴”影壁、筒楼院和东南院福德祠影壁等。护栏和前檐墙是砖雕里最出彩的,长度可以和正房相等,宽度有1米,内容以各类吉祥物为主。墀头、戗脊、烟囱、脊雕这些地方也都是砖雕的用武之地。在青砖灰瓦的院子里,精美的砖雕举目可见。

978-7-111-46846-2-Chapter04-25.jpg

978-7-111-46846-2-Chapter04-26.jpg

石雕

石雕多在门楼构件和装饰上,如柱础、门墩、石狮子等。题材以神话人物和戏曲故事居多,也有四季花卉、瑞兽等内容。石雕比木雕和砖雕更容易保存,大多线条清晰、内容可辨。如新院门墩上层为辈辈封侯、下层为马上封侯。东南院门墩正面为五子夺魁,明楼院正院门墩为燕山教子图。狮子表示喜事,如筒楼院二进院中的狮子均为雄狮,体型比较大,有护家避邪之意,也有喜事临门的寓意。

彩绘

彩绘是中国传统技艺,乔家大院的彩绘有100多处,多是苏式,底色青绿色,图案是人物、山水、花鸟、万卷书等。乔家大院屋檐下的横枋上的彩绘轮廓均采用沥粉贴金,内容多山水楼阁、树林村落。柁头彩绘以人物故事为主,如明楼院二进院东西房的柁头彩绘是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窦燕山教子、孟浩然踏雪寻梅等,画面生动,体现了主人的文化情趣。后期乔映霞院子的屋檐下还绘有铁道、蒸汽火车、车站、钟表等图案,显示着乔家对新鲜事物的敏感。这些图案所用金箔的纯度很高,虽经长期风吹日晒,仍然光彩夺目。

978-7-111-46846-2-Chapter04-27.jpg

牌匾

乔家大院各门庭上有很多牌匾,其中3块乔家最引以为豪——光绪四年(1879年)李鸿章亲自书写的“仁周义溥”、山西巡抚丁宝铨所赐“福种琅环”以及民国十六年(1927年)祁县昌源河东三十六村赠送乔映奎的“身备六行”。还有一块是傅山亲笔题写的“丹枫阁”匾,是祁县名士戴廷栻营建丹枫阁后,傅山为其题的匾。

978-7-111-46846-2-Chapter04-28.jpg

978-7-111-46846-2-Chapter04-29.jpg

实用信息

祁县乔家堡村

祁县县城东北12公里的乔家堡村距太原50公里,临208国道。在太原建南汽车站乘去往祁县班车,乔家大院下,票价15元,行程约1小时。从平遥去乔家大院的过路车也很多。祁县县城乘1路公交车可达。从祁县县城打车单程20元

0354-5321045

8:00—18:30(6—9月);8:00—17:30(其他月份)

72元(旺季执行8折优惠价,淡季执行6折优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