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方程式(欧拉方程)
能量方程式是建立流体通过旋转叶轮时,获得能量的定量关系式。此方程式是欧拉在1756年首先推导出来的,所以又称欧拉方程。
叶轮对气体做功的计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方便,先做几点假设。
(1)假设
1)理想叶轮。叶片数目无限多,叶片厚度无限薄。流体质点严格沿叶片型线流动,即流线与叶片的型线重合。因此可以认为沿圆周各点的速度相等,即气流是轴向对称的。
2)流体为理想、不可压缩流体。通风机工作时无能量损失,则原动机加到风机轴上的能量,等于被输送气体所获得的能量;另外,因通风机升压较小,则进、出口的气体密度可视为不变,当做不可压缩流体看待。
3)气体在做稳定流动。
(2)能量方程的表达式 已知原动机传给风机轴的功率(即轴功率)P(W)为
P=Mω
式中,M为通风机叶轮轴的力矩(N·m);ω为通风机叶轮的旋转角速度(1/s)。
假定通风机的体积流量为qVT(m3/s),通风机的全压为pT∞(Pa),则气体获得的功率P(W)为
P=qVTpT∞
说明:凡符号下标为“∞”者,均表示叶片数为无穷多叶轮的参数。
根据上述假设,加给通风机叶轮上的能量全部传给气体,并无任何损失,则无限多叶片的理论压力为

根据动量矩定律:单位时间内由叶轮出口流出的气体动量对轴线的动量矩,与叶片入口处流入的气体动量对轴线的动量矩之差,等于加给气体的外力对同一轴线的力矩之和,从而可得:
P=qVTpT∞=qVTρ(R2v2u∞-R1v1u∞)ω=qVTρ(u2v2u∞-u1v1u∞)式中,R1为叶片入口处半径(m);R2为叶片出口处半径(m)。
pT∞=ρ(u2v2u∞-u1v1u∞) (1-23)
式(1-23)即为能量方程的表达式。式中,凡符号下标有“∞”者,均表示叶片数为无穷多叶轮的参数。
当气流的绝对速度沿半径方向进入叶片时,即v1u∞=0,则
pT∞=ρu2v2u∞
如果通风机叶轮入口前有导流器,则可用改变导叶角度的方法,以改变式(1-23)中的v1u∞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风机的压力。
式(1-23)可变换为另一形式。由叶片进、出口处的速度三角形,得
w22∞=v22∞+u22-2u2v2∞cosα2∞
w21∞=v21∞+u21-2u1v1∞cosα1∞
而v2∞cosα2∞=v2u∞,v1∞cosα1∞=v1u∞,则

代入式(1-23)后,得

式(1-24)即为能量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式。
式(1-24)右边的第一项,表示气体经过叶轮后动压的增高,用pd∞表示;第二项和第三项之和,表示静压的增高,用pst∞表示,则
pT∞=pd∞∞pst∞(1-25)
叶轮中气体静压的增高值与全压的增高值之比,称作反作用度,ΩΩ表示,则

反作用度的大小表征气体在叶轮中获得的静压值的大小。反作用度越大,气体在叶轮中获得的静压越大,而其叶轮出口动压越小,对提高风机效率有利。
(3)能量方程式的修正 实际情况下,叶轮叶片数有限,流体具有粘性,因而实际应用时,应对式(1-23)进行修正。
实践证明,当理想流体在有限叶片叶轮内流动时,气体流经叶道除了相对流动之外,还存在轴向涡流。由于轴向涡流的存在,使气流在叶轮出口处的相对速度产生偏离,而不是沿叶片该点切线方向流出,即出口气流角β2小于叶片出口安装角β2a。故有限叶片数时气体的v2u<v2u∞,则有限叶片数叶轮的理论压力为
pT=KpT∞ (1-27)式中,K为环流系数。
关于环流系数K大小的确定,目前通风机中大多采用经验或半经验公式计算。常用的公式有斯陀道拉近似公式和爱克公式。
1)斯陀道拉近似公式。对于后弯式叶片,K为

此方法未考虑叶片的曲率。后向叶片的曲率半径比较大,故采用式(1-28)计算较为有效;当叶片较长,叶片数目较多时,用式(1-28)计算比较准确。
对于径向叶片,K为

2)爱克公式。对前后盘平行的叶轮,K为

试验结果表明,当30°<β2a<50°时,式(1-30)计算结果较正确。
当β2a=20°~45°时,K按式(1-31)计算:

对于前弯叶片,K为

大量的试验说明,β2a=20°~170°时用式(1-32)计算为好。
当考虑流体粘性的影响时,由于粘性流体在叶轮中流动时,有流动阻力,使风机的全压降低,此时,风机实际的全压为
p=pTηh=KηhpT∞ (1-33)
式中,ηh为流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