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炎
【简介】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鸡只死亡率高,且可引起鸡只体的免疫抑制,目前本病仍然是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但近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
【病原与传播】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股RNA病毒科,包括2个血清型。病毒主要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眼结膜等途径使同群鸡感染。
自然条件下,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本病仅发生于2~15周龄的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发病率高,甚至可达100%,但死亡率低,一般为5%~15%。
【临床症状】
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天内可波及60%~70%的鸡,发病后3~4天,死亡率达到高峰。发病前3天,鸡群采食量突然增加,发病后病鸡精神高度沉郁呈嗜睡状态,颈部炸毛,排石灰水样白色稀便。重者脱水,卧地不起,极度虚弱、最后死亡;耐过雏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图1-5-1 病鸡精神沉郁,颈部炸毛
图1-5-2 石灰水样白色稀便
【病理变化】
病死鸡表现为脱水,腿肌和胸肌常有不规则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有出血带;法氏囊肿胀,呈黄色胶冻样水肿,切开法氏囊有黏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法氏囊黑紫、出血、坏死;肾脏有尿酸盐沉积,呈花斑状。
图1-5-3 病鸡胸肌出血
图1-5-4 病鸡腿肌出血
图1-5-5 法氏囊重度胶冻样水肿
图1-5-6 切开法氏囊有黏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
图1-5-7 法氏囊轻度出血
图1-5-8 法氏囊重度出血、坏死
图1-5-9 因尿酸盐沉积肾脏呈花斑状
图1-5-10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有出血带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颈部炸毛、石灰水样白色稀便。
(2)剖检病变 法氏囊肿胀、有渗出物、出血、坏死;肾脏肿胀、有尿酸盐沉积。
【防控措施】
(1)疫苗接种免疫 法氏囊疫苗的免疫工作非常重要,它不仅可有效预防传染性法氏囊炎,而且还能避免继发感染其他病毒病。
(2)雏鸡免疫 中等毒力疫苗接种后会对法氏囊有轻度损伤,但对血清I型的强毒的预防效果好。一般在14日龄时对雏鸡进行点眼、滴鼻或饮水免疫,对雏鸡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3)提高种鸡的母源抗体水平 种鸡群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经2次接种法氏囊油佐剂灭活苗后,可产生高抗体水平并传递给商品代,使雏鸡获得较整齐和较高的母源抗体,在2~3周龄内得到较好的保护,防止雏鸡早期遭受病毒感染。
(4)治疗措施 可应用抗法氏囊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紧急接种,注射时,可加入适量抗生素。同时,应用高浓度电解多维水溶液供鸡群饮用,有助于病鸡的康复。中药制剂的应用也具有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