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前殖吸虫病

六、前殖吸虫病

简介

蛋鸡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属的多种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对蛋鸡养殖业造成了一定损失。

病原与传播

前殖吸虫的虫体扁平,外观呈梨形,新鲜虫体呈鲜红色;长约5mm、宽2mm,其内部器官透明清晰可见。其虫卵比较小,呈椭圆形,棕褐色,内含一毛蚴。

病虫进入鸡只体内需经2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蜻蜓。鸡啄食含有囊蚴的蜻蜓幼虫或成虫而感染,囊蚴在消化道内脱囊发育为幼虫,经肠进入泄殖腔,再转入输卵管或法氏囊,经1~2周发育为成虫。各种年龄鸡均可感染本病,且春、夏两季多发。

临床症状

病初病鸡食欲减退,产蛋量正常,但蛋壳软而薄,易破,继而产蛋量下降,产出的薄壳蛋、小蛋增多,有时仅排出卵黄或少量蛋白。随着病程发展,病鸡进行性消瘦,羽毛粗乱、脱落,产蛋停止。有时从泄殖腔排出卵壳碎片或流出类似石灰水样的液体。有些病鸡腹部膨大,泄殖腔凸出,肛门潮红,重症鸡可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输卵管。输卵管黏膜出血、肥厚、黏液增多,管内有异物形成的结块;在管壁上可见到虫体;肝脏肿胀、黄染,卵泡萎缩;发生腹膜炎时,在腹腔内有大量黄色混浊的渗出液。

978-7-111-58250-2-Chapter03-40.jpg

3-6-1 肝脏肿胀黄染

978-7-111-58250-2-Chapter03-41.jpg

3-6-2 卵泡萎缩

978-7-111-58250-2-Chapter03-42.jpg

3-6-3 输卵管黏膜出血

978-7-111-58250-2-Chapter03-43.jpg

3-6-4 输卵管内有异物结块

978-7-111-58250-2-Chapter03-44.jpg

3-6-5 输卵管内有结块和虫体

978-7-111-58250-2-Chapter03-45.jpg

3-6-6 输卵管黏膜上附有大量虫体

978-7-111-58250-2-Chapter03-46.jpg

3-6-7 输卵管黏膜处可见虫体

978-7-111-58250-2-Chapter03-47.jpg

3-6-8 棕褐色虫体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消瘦、白色水样腹泻、产畸形蛋。

(2)剖检病变 子宫黏膜上检出虫体。

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净化鸡舍,门窗安装纱网,防止蜻蜓飞入。

2)及时清理粪便,并经生物热处理。

3)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六氯乙烷等。

丙硫苯咪唑100mg/kg饲料,混入饲料中一次口服。

吡喹酮60mg/kg饲料,混入饲料中一次口服。

六氯乙烷0.2~0.5g/只,混入饲料中喂给,每天1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