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绦虫病

五、绦虫病

简介

鸡绦虫病是绦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内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近几年来,不管是散养蛋鸡还是笼养蛋鸡的绦虫病发生的病例并不少见,由于养殖户对本病的防范意识较低和对绦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容易忽视绦虫感染的问题,且在诊疗中常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病原与传播

绦虫呈扁平带状,多为乳白色,虫体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头节为吸着器官,吸附于鸡的肠道;颈节发育生长出体节;体节发育为幼节、成节和孕节(孕卵节片)。

常见绦虫有:棘沟赖利绦虫、四角赖利绦虫、有轮赖利绦虫、漏斗带绦虫、节片戴文绦虫。

肠道的成虫随粪便排出孕节,孕节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2~4周发育为似囊尾蚴,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被鸡吞食后,在小肠最快经13~14天发育为成虫,并排出成熟节片。绦虫生活史较复杂,需要1个或2个中间宿主,主要是蚂蚁、甲壳虫、苍蝇及一些软体动物。

笼养蛋鸡能接触到的中间宿主主要是苍蝇,所以临床以赖利绦虫和漏斗带绦虫多发;由于接触不到螺蛳,所以不会感染节片戴文绦虫。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6~11月多发。

临床症状

病鸡消瘦、羽毛松乱且无光泽、鸡冠发白、倒冠;产蛋量下降,蛋重轻,畸形蛋增多,蛋壳颜色变浅、变白,占正常鸡蛋的10%~30%;采食量正常,但饮水增加;粪便稀薄,随粪便排出白色、大米粒大小、长方形绦虫孕节。

病理变化

病变在小肠。小肠内有大量虫体,虫体呈乳白色,体长为6~25cm;肠黏膜肥厚、有出血点,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当虫体数量过多时,有的鸡发生肠梗阻而死亡。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978-7-111-58250-2-Chapter03-34.jpg

3-5-1 随粪便排出大量虫卵与孕节

978-7-111-58250-2-Chapter03-35.jpg

3-5-2 绦虫卵附着于粪便表面

978-7-111-58250-2-Chapter03-36.jpg

3-5-3 空肠内幼小的绦虫

978-7-111-58250-2-Chapter03-37.jpg

3-5-4 空肠内绦虫聚集

978-7-111-58250-2-Chapter03-38.jpg

3-5-5 空肠内较大的绦虫

978-7-111-58250-2-Chapter03-39.jpg

3-5-6 绦虫节片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消瘦、腹泻,虫卵随粪便排出。

(2)剖检病变 在肠道内发现绦虫虫体。

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

2)门窗安装纱网,防止苍蝇进入鸡舍。苍蝇是绦虫的重要中间宿主,鸡通过啄食苍蝇而感染绦虫病,笼养蛋鸡接触的是苍蝇,感染的是鸡绦虫。没有苍蝇的鸡舍基本不发生绦虫病。

3)定时驱虫,粪便要集中堆积发酵,经生物热处理后用作肥料。

4)驱虫。常用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等驱虫。吡喹酮驱虫效果较佳,按20mg/kg体重拌料,集中1次投服;5天后再用1次。槟榔煎剂饮水效果也很好。应用驱虫药的同时,要连续应用电解多维水,或每吨饲料添加鱼肝油500g,连用5天。

用吡喹酮第二次驱虫后,蛋鸡产蛋量开始恢复,20天后产蛋量恢复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