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胃炎

一、腺胃炎

简介

蛋鸡腺胃炎是一种以鸡只生长迟滞、消瘦、个头大小不均、腺胃不同病变为特征的消化障碍及免疫抑制病,近几年发病普遍,鸡只死亡率上升,生产中应高度重视。

病因

蛋鸡腺胃炎的病因复杂,据研究资料证明,现在发生的腺胃炎约5%由病毒引起,而大多数腺胃炎的发生与霉菌及霉菌毒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另外和饲料原料、用药不当等也有一定关系。

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蛋鸡,以蛋雏鸡、青年鸡多发且发病较严重。急性病例一般集中在30~60日龄的鸡,最早的蛋鸡腺胃炎发生于2~3日龄;120日龄后的鸡只发病,一般以隐性感染为主。本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为严重。当育雏室温度较高时,鸡群更易发病,发病后易继发大肠杆菌和支原体感染。

临床症状

病鸡初期精神不振,缩头垂尾,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生长迟缓,增重缓慢;产蛋量下降;多数病鸡排白色、白绿色、黄绿色、棕红色、黑色稀便,有的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和黏液,粪便沾污肛门周围羽毛,后期可继发呼吸道疾病。有的病鸡时有吐水现象。病鸡渐进性消瘦。

腺胃炎往往和肌胃炎同时发生,临床上出现明显的料便,采食量明显下降,鸡群的整齐度更加不好,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即形成所谓的“采食抑制、生长抑制、免疫抑制”3个抑制。

978-7-111-58250-2-Chapter04-1.jpg

4-1-1 雏鸡生长缓慢个头大小不均

978-7-111-58250-2-Chapter04-2.jpg

4-1-2 大量棕红色稀便

病理变化

腺胃肿胀,腺胃壁变薄、发青或呈青紫色;腺胃黏膜有黏液、出血、糜烂;腺胃乳头有黏液;腺胃乳头消失,腺胃、肌胃间界限不明显等。

978-7-111-58250-2-Chapter04-3.jpg

4-1-3 腺胃肿胀

978-7-111-58250-2-Chapter04-4.jpg

4-1-4 腺胃肿胀(切开后外翻状)

978-7-111-58250-2-Chapter04-5.jpg

4-1-5 腺胃壁发青

978-7-111-58250-2-Chapter04-6.jpg

4-1-6 腺胃黏膜呈青紫色

978-7-111-58250-2-Chapter04-7.jpg

4-1-7 腺胃黏膜有黏液

978-7-111-58250-2-Chapter04-8.jpg

4-1-8 腺胃肿胀腺胃乳头基本消失

978-7-111-58250-2-Chapter04-9.jpg

4-1-9 腺胃壁变薄腺胃乳头消失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减料吐水、排棕红色粪便、生长不齐。

(2)剖检病变 腺胃肿胀、腺胃壁厚或壁薄、腺胃松弛。

防控措施

(1)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 引发腺胃炎的最主要原因是霉菌毒素,所以,防控腺胃炎的关键在于防止霉菌毒素中毒。严把饲料和原料关是重要手段,优质脱霉剂的添加和保肝药物的应用是关键措施。

(2)加强饲养管理 育雏期间不能出现高温、高湿现象,防止因更换饲料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应用法氏囊炎疫苗前,要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环境,并适时控料,保持鸡的胃、肠道功能正常,以减少腺胃炎的发生。

(3)临床治疗用药选择

治疗原则:消炎、消肿、消食。

选择抗菌消炎药物、消化道黏膜修复剂、抗氧化的药物;复合维生素和具有高效保肝解毒成分、提升免疫力等作用的药物在治疗腺胃炎时都有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