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蛔虫病
【简介】
蛋鸡蛔虫病是由小肠内寄生的蛔虫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蛔虫病对鸡体健康是一种慢性消耗,病程长者,由其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传染病,但本病易被人们忽视。
【病原与传播】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虫科的鸡蛔虫引起的。蛔虫成虫呈浅黄色或者黄白色,雌虫长度为60~110mm,雄虫长度为50~76mm,虫卵呈椭圆形。鸡蛔虫产卵量很大,每条雌虫1天可产72500枚虫卵,对环境污染严重。虫卵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环境以及多数消毒药物的能力,通常感染性虫卵能够在土壤中生存长达6个月。
鸡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开始发育,具有感染力。病鸡吞食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虫卵在鸡的消化道中孵出幼虫,幼虫移动到十二指肠后段的肠腔与肠绒毛的深处,钻进肠黏膜内,破坏分泌腺。经1周后,幼虫又从黏膜内逸出,自由生活于十二指肠后部的肠腔中,发育为成虫。成虫主要寄生于鸡小肠,感染严重时,在嗉囊、肌胃、盲肠和直肠中也可发现蛔虫。
10月龄内的蛋鸡容易感染,3月龄左右的鸡群极易感染且症状严重,1年以上的成鸡感染后,往往作为带虫者并不表现任何病状。
【临床症状】
病鸡鸡冠苍白,黏膜贫血;食欲减退,下痢,有时稀粪中带有血液和虫体,病鸡逐渐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肝脏瘀血呈暗紫色;小肠扩张,肠壁肿胀变硬,有时存在出血点;虫体就在肠腔中,有的病鸡因在肠内出现大量虫体而引起肠梗阻。
图3-4-1 十二指肠段出现大量蛔虫
图3-4-2 空肠段出现大量蛔虫,造成肠梗阻
图3-4-3 肝脏瘀血,呈暗紫色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贫血、消瘦、腹泻。
(2)剖检病变 病鸡肠腔内有虫体。
【防控措施】
1)定期清洁鸡舍,定期消毒,对鸡粪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杀死虫卵。
2)保持鸡舍内清洁干燥,防止饲料、饮水被污染。
3)定期驱虫。驱除蛔虫的最佳季节是秋季,可选择以下药物:左旋咪唑以20mg/kg体重喂服;丙硫苯咪唑按10~20mg/kg体重喂服;芬苯达唑按20mg/kg体重喂服;伊维菌素按0.1mg/kg体重喂服。以上方法任选一种,傍晚喂服,次日清早将粪便堆积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