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坏死性肠炎
【简介】
蛋鸡坏死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散发型疾病,对产蛋鸡影响较大。由于本病发生越来越普遍,已被列为当今影响蛋鸡养殖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病原与传播】
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又称魏氏梭菌,革兰氏阳性菌,有芽孢。在机体内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的重要特点,但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本菌能形成芽孢,是一种厌氧菌,因此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本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这种毒素不易被饲料生产的高温杀死,在垫料,粪便和养殖设施中很常见。正常情况下,产气荚膜梭菌被有益细菌群所抑制,数量很少;在生存环境对其有利时,则会大量增殖而致病。
A型魏氏梭菌产生的α毒素和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α、β毒素,是引起感染鸡肠黏膜坏死这一特征性病变的直接原因。这两种毒素均可在感染鸡的粪便中发现。除此之外,本菌还可产生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和DNA酶等,这些物质可导致机体组织的分解、坏死、产气、水肿及全身中毒。
肠黏膜损伤、滥用抗生素以及污染环境中魏氏梭菌的增多等都可引发本病。一旦梭菌开始产生毒素,就启动了一个恶性循环:毒素损害肠道黏膜细胞,使肠道不能正常吸收营养,未消化的饲料在肠道中增加,肠道环境中氧气含量减少,更有利于梭状芽孢杆菌的增长。
【临床症状】
后备鸡和产蛋鸡常发生坏死性肠炎。可见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羽毛蓬乱;排出棕红色粪便、鱼肠子粪便,类似球虫病或肠毒症,但按其治疗用药无效果;本病病程较短,病鸡常呈急性死亡。
图2-6-1 病鸡群排出棕红色粪便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小肠后段,尤其是回肠和空肠部分。肠壁脆弱、扩张、肠内充满气体,且有黑褐色肠内容物;肠黏膜上有稀疏或致密的出血点,有的附有黄色或绿色的伪膜;随病程进展表现,严重的有纤维素性坏死,似麦麸样附着在黏膜上。
图2-6-2 空肠呈黑褐色
图2-6-3 外观空肠内有绿色伪膜
图2-6-4 肠壁扩张,内有气体
图2-6-5 切开肠壁,内有血凝块
图2-6-6 回肠臌气、扩张
图2-6-7 肠黏膜上有棕红色麦麸样渗出物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零星死亡、排棕红色粪便。
(2)剖检病变 空、回肠臌气、内有血样或麸皮样物。
【防治措施】
(1)预防 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合理贮藏饲料,减少其被细菌污染,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球虫和本病的发生。
(2)治疗 通过饮水或混饲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此法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杆菌肽、土霉素、青霉素、泰乐菌素和林可霉素等。
关于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的相互影响得到了详细研究:球虫刺激鸡肠道黏液产生,有利于产气荚膜杆菌的增殖。因此在治疗本病时,一定要注意球虫病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