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鸡痘
【简介】
鸡痘是蛋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伪膜。本病在集体或大型养鸡场易造成流行,可使鸡只发烧、消瘦、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
【病原与传播】
鸡痘病毒属于双股DNA病毒目,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
夏、秋季多发;袭侵成年鸡及育成鸡;健康鸡与病鸡接触后易感染;蚊子与野鸟是本病的传播者;产蛋鸡感染后表现产蛋量暂时下降,而幼龄鸡感染后则会造成严重损失。
【病理变化】
临床上常把鸡痘分为3种类型:
(1)皮肤型 在鸡冠、眼圈、口角、鼻孔周围、肉垂和体部无毛或少毛等部位,长有白色小泡疹,后变为黄色,最后转为棕黑色痂皮。此型鸡痘较普遍。
图1-8-1 鸡冠长满棕黑色鸡痘
图1-8-2 眼睑有棕黑色痘疹
图1-8-3 口角长满痘疹
图1-8-4 背部皮肤上长满鸡痘
图1-8-5 趾间部皮肤长有鸡痘
图1-8-6 眼睑鸡痘,流泪
(2)黏膜型 口腔、喉头及气管黏膜长有痘疹,可引起鸡只呼吸困难、眼睑肿胀、流泪、口腔及舌头有黄白色溃疡或形成伪膜。病鸡患此型鸡痘死亡率较高。
图1-8-7 喉头黏膜型鸡痘
图1-8-8 气管黏膜型鸡痘结节
(3)混合型 当以上两种类型同时发生时,死亡率较高。
图1-8-9 气管上部黏膜型鸡痘
【诊断要点】
根据季节和发生的痘疹可快速确诊。
【防控措施】
(1)免疫接种痘苗 实施翼膜穿刺法接种,适用于7日龄以上各种年龄的鸡。若鸡只处于发病高危地区,应尽量提早接种温和鸡痘疫苗(小痘),甚至在1~2日龄时即接种。6~12周龄时须再次以沙氏鸡痘疫苗(大痘)补强接种。
将疫苗用冷开水稀释至10~50倍,用刺痘针(或钢笔尖)蘸取疫苗刺种在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接种7天左右,刺中部位呈现红肿、起泡,以后逐渐干燥结痂而脱落,可免疫5个月。
图1-8-10 正确的刺鸡方法
(2)搞好环境卫生 消灭蚊、蠓、鸡虱和鸡螨等传播媒介。及时隔离病鸡,彻底消毒场地和用具。
(3)药物应用 临床上常用抗病毒药+抗生素+退烧药拌料或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