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霉菌毒素中毒
【简介】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程度近几年有增强的趋势,病鸡集中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种蛋孵化率降低等。霉菌毒素对蛋鸡还能造成免疫抑制而继发其他疾病。
【病因】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毒性代谢产物。不同的霉菌可产生同一种霉菌毒素,而一种菌种或菌株又可产生多种霉菌毒素。
目前已发现的霉菌毒素有200余种,对蛋鸡影响及毒害作用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谷物、原料、饲料、饮水和环境中均可发现霉菌及霉菌毒素。一种超标的霉菌及毒素即可使鸡致病,多种毒素的叠加作用能对鸡群造成极大损害。其危害既是普遍性的,也是常年性的。
霉菌毒素可存贮于种鸡的卵黄之中,既影响种蛋孵化率,还会造成低日龄雏鸡发生呼吸道疾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和软毛青霉产生的高毒性和高致癌性毒素,可严重干扰肝脏功能,影响蛋白质合成,使抗体水平降低、产蛋量下降。病理变化可见肝脏肿大、出血,心包积血,气囊有血管增生和霉斑,十二指肠浆膜层有毒素斑点等。
图4-4-1 肝脏肿大、出血
图4-4-2 心包积血
图4-4-3 气囊有血管增生
图4-4-4 气囊霉斑明显
图4-4-5 十二指肠浆膜层有出血斑
(2)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和纯绿青霉产生的一种肾毒素。鸡只中毒后可以引发肾病,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和造血功能;肾脏肿胀、贫血和出血;有的病鸡出现趾间溃烂。蛋鸡会因饲料适口性差而厌食,致其体重、产蛋量和鸡蛋品质下降,还会使畸形胚增加。
图4-4-6 肾脏肿胀、出血
图4-4-7 趾间轻度溃烂
图4-4-8 趾间重度溃烂
(3)呕吐毒素 属于单端孢霉毒素,多由镰刀菌属产生。蛋鸡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后,几天内会出现产蛋量迅速下降,蛋壳变薄,嗉囊积液、溃疡,吐水,口腔黏膜溃烂,肝呈棕黄色、易碎,肌胃炎和腺胃炎等症状。
图4-4-9 病鸡向食槽内吐水
图4-4-10 极易造成肌胃炎和腺胃炎
(4)腐马毒素 由串珠镰刀菌分泌,成鸡中毒症状表现为排黑色黏性稀便、肢体残疾、死亡率增加。体外实验证明,腐马毒素对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作用,可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
图4-4-11 病鸡排出黑色黏性稀便
(5)玉米赤霉烯酮 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及其他多种镰刀菌产生。赤霉烯酮是一种对鸡毒性很强的植物性雌激素。蛋鸡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鸡冠肿大、卵巢及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有的病鸡会出现腹水症。
图4-4-12 卵巢及输卵管萎缩
【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病鸡消瘦、吐水、趾间烂,排黑色、棕红色稀便。
(2)剖检病变 肝脏、肾脏出血,心包积血,肌胃炎和腺胃炎。
【防控措施】
(1)严格贯彻生产管理制度 特别注重原料、饲料、饮水与环境等方面霉菌与毒素的污染和检测。
(2)合理使用脱霉剂 合理使用优质脱霉剂,脱霉剂既要具备吸附、抑制或杀灭霉菌及毒素的特性,又不消耗营养成分,且对蛋鸡无毒。
(3)保肝解毒素 毒素吸收后完全在肝脏得以中和、分解,因此使用优质保肝解毒药物非常重要。
(4)治疗用药 对临床上出现的粪便变化、吐水、趾间炎症,特别是肌胃炎和腺胃炎,要应用中药、制霉菌素、硫酸铜溶液、抗氧化剂、益生素等予以治疗;及时补充有效的维生素对病鸡的康复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