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内容改革与命题方式调整

三、考试内容改革与命题方式调整

多年来,考试内容的调整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说考试内容改革至关重要。在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下,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主要通过命题工作来实现。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高考命题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特别注意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而之前则主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方面明显不足。

新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

教育部提出,高考命题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是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紧紧抓住教育发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实质和核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考试内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四面”是命题内容的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三是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实行的是全国统一考试,即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命题,统一考试录取。其中,统一考试命题又分为全国统一命题(全国卷)和各省统一命题(省卷)两种形式。此次改革,山东省的夏季高考逐步由本省自行命题转为使用全国卷。具体安排是,自2015年起外语科目,2016年起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2018年起语文、数学科目开始使用全国卷。

关于高考全国卷和分省命题,你了解多少?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实际上,高考命题的“统”和“分”也曾经历过多次反复。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时实行的是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归了全国统一命题方式。至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时间仓促,这一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到1978年又重新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新一轮的高考分省命题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当年上海获得高考自主命题权,成为恢复高考以来第一个拥有高考自主命题权的地区,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全国使用一张高考试卷的情形让人印象深刻。但进入新世纪,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部分省份先后开始自主命制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实施高中新课程后,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2002年,北京开始试行高考自主命题;2004年,天津、浙江、江苏、福建等9省市陆续开始自主命题,此后分省命题又进一步向全国推开。至2006年,全国已有16个省市拥有高考自主命题权。但随着改革的逐步铺开,分省命题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当年就有3个省在高考中重新开始使用全国卷,2016年又有7个省市开始使用全国卷,仍保持分省命题的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其中,山东是部分科目使用全国卷,部分科目自主命题,采取了分步推进的方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全国卷也会根据各地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命制几套不同难度和不同特点的试题。将来,随着全国卷的逐步推开,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命制更多套试题以满足各省份的不同需要。

实施本轮新高考方案后,除语文、数学、外语3个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卷外,其他科目将再次回归分省命题。因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将纳入高考总成绩,而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设计来看,它并非国家统一考试,而是省级统考,目前各省考试组织安排相差较大,考试时间也完全不同,所以必须由各省自行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