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985工程”高校与“双一流”建设工程高校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行列中,曾有两个大家熟悉的特殊概念——“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高校。近年来,又出现了“双一流”建设工程高校的概念。那么,这些概念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每年报考的时候家长们都在寻找重点大学。但事实上,国家从来就没有一个关于“重点大学”的统一定义,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把某些学校列入“重点建设”。不同时期的重点大学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211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倡的为了面向21世纪,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政府集中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力量,重点建设的约100所高等院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建设工程。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教育部领导在庆典上建议,今后连续3年,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这便是“985工程”。“985工程”高校名单如下图所示:
2015年10月,国务院又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双一流”建设工程的总体目标。
“双一流”建设工程具体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建设工程是继“211工程”和“985工程”后,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这一建设工程于2017年全面启动,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此前实行的高等教育“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将被统一纳入其中。
“双一流”建设工程,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17〕2号),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详见“拓展链接”)。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85工程”高校;B类高校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工程”高校,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工程”高校。当然,42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严格上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有137所。